网站首页 > 大盘分析> 文章内容

一代“股神”杨怀定从仓库保管员到身价千万靠的是73分

※发布时间:2023-2-14 9:43:07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1998年,上海“股神”杨怀定收到了一个电话,对方是一个年轻女孩,这不是杨怀定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了,但杨怀定从来都是“坐怀不乱”。

  他一本正经地跟对方讲了一个故事:“曾有一只不被看好的原始股,被一个有钱人买下,后来这个股票疯涨,旁人看到了当中的利益,于是要求这个有钱人让几股出来,你猜这个有钱人会怎么选择?”

  这里的“原始股”其实就是杨怀定自己,而那个有钱人就是他的妻子,当初,在杨怀定一穷二白的时候,家境良好的妻子没有看不起她,毅然选择了和他组成了小家庭,这就注定了杨怀定此生都不可能这个女人。

  杨怀定的父亲在上海税务局工作,虽然这个铁饭碗还算稳定,但是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全家八张嘴都靠这一份工作糊口,实在是拮据。

  上完初中后,成绩优异的杨怀定选择了辍学,准确地来说,这是父母的决定,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在招工,这可是一个铁饭碗,所以父母人际关系替家里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上岗后,杨怀定工作十分积极认真,加上他共青团员的身份,厂里领导对其十分重视,并有意将他当做储备干部来培养。

  年轻气盛的杨怀定并不想整日抱着茶杯坐在办公室里时间,所以了领导的好意,选择了和厂里的师傅学钢的手艺。

  杨怀定一学就是好几年,炼钢的手艺也越来越好,在当学徒的这个期间,杨怀定和自己的青梅竹马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杨怀定的青梅竹马是大家族的姑娘,这个姑娘知书达理,身上一点也没有大家族的傲气,她嫁给杨怀定她不图别的,只图杨怀定身上那股勤奋踏实的干劲,这样的人难道不比那些满嘴跑火车的公子哥儿强吗?

  婚后,两人很快有了爱情结晶,以前一个人的时候,挣多少钱杨怀定都不在意,但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男人,他有责任让自己的妻儿衣食无忧。

  技术工人的工资太低了,于是杨怀定申请调到了车间去开铲车,开铲车的工资也不高,但是空闲的时间却多,他可以用多余的时间来看书读报。

  杨怀定看书时容易入迷忘记工作,常常被领导逮住,最后领导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将他调到仓库去做库管。

  这倒是正和杨怀定的意思,库管的工作是厂里最清闲的,他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了,书不够看就订报,他将市面上所有的都定了一份,每天看得不亦乐乎。

  在库管这个上,杨怀定一做就是三年,有一次,仓库里丢失了一吨铜,事发之后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杨怀定。

  杨怀定之所以被怀疑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是库管,监守自盗最为方便,其二就是因为他在做库管的这些年,悄无声息地发了点小财产,在那个很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他却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

  这些年他之所以沉浸在看书读报的世界里,并不是要以此来打发时间,而是他“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那些书籍和里,杨怀定发现了一些小商机,每个月能多赚五百多元钱。

  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什么都没有做错的杨怀定被领导了一顿,连同事都觉得他是一个,纷纷远离他。

  当时所有的人都觉得,杨怀定丢了一个铁饭碗,是因为他太失败,总有一天他会后悔,但只有杨怀定自己知道,离职不是突然的,而是早有,属于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杨怀定丢掉的铁饭碗,每个月不过40块钱而已,所以他一点也不心疼,回到家后,他一口气又定了73份,每天窝在家里看报,研究发财的机会。

  杨怀定并不懂什么是国库券,只是偶然间在一本上说上看到过倒卖交易卷的内容,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觉得这当中一定有利可图,于是趁着4月21日,国库券当天,一口气买下了银行所有国库券。

  国库券108元一张,花了他好几万,其中还有两万是从朋友处借来的,当时买完券后他就后悔了,但本没有后悔药,他硬着头皮将所有券拿回了家。

  忐忑不安的杨怀定不等第二日,当天下午又去了一趟银行,这一次他惊奇地发现,国库券已经涨到了112元一张,于是赶忙又回家把国库券抱回来卖掉。

  半天时间,一个转手他就净赚800,拿着赚回来的钱,杨怀定心里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800块钱,他得在国营厂干两年才拿得到。

  此后,他又对国库券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惊喜地发现,不同的城市,国库券的价格都不一样,既然如此,那从价格低的城市买来,到价格高的城市卖掉,这样的方式可不可行呢?

  想到这里,一夜未眠的杨怀定打了鸡血一般冲出,他来到了上海图书馆,并购买了一些外地,挨个查询国库券在不同的地区,分别都是什么价格。

  杨怀定在众多城市当中圈出了8个,价格最低的是合肥的国库券,96元一张,而当时上海是105左右。

  由于那个时候大家对国库券并没有什么研究,所以买的人很少,整整10万元的国库券,杨怀定一口气全部买了下来,然后回到上海一转手,又净赚2200。

  发现了这个商机后,杨怀定高兴地跟孩子一样,每天不眠不休地奔跑在各个城市,整整三个月,他瘦出了历史新高度,妻子看着他都心疼,可杨怀定丝毫没有觉得疲惫。

  前几个月杨怀定都是只身一人四处奔波,但随着身上的钱越带越多,他也隐隐地感觉到到了危机,于是又干脆花钱雇了两个保镖。

  靠着库券,杨怀定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百万,那个时候他每天都沉醉在倒库券的事业里,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杨百万”的名声已经在上海传开了。

  1989年,杨怀定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新闻内参里,并且还讲述了他依靠倒库券发家的事迹,这让杨怀定心里非常不踏实。

  想到这里,杨怀定又跑到书店去查阅税法,虽然相关法律没有明确买库券需要缴税,但他还是觉得不安,于是又跑到税务局去咨询。

  在等待回复的那些天,杨怀定一直不定,知道税务局打电话来,明确告知国库券买卖不交税,他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下来。

  几天之后,杨怀定又在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那是税务局领导发表的表扬信,表扬他主动咨询税务问题,是的好,并呼吁大家都向他学习。

  短短几天,自己的名字在上出现了两次,想不出名都难了,他买库券的事迹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跟风倒卖。

  家人都在担心杨怀定的生意会越来越差,但他自己却在这个时候退出了买库券的行列,将目光放到了股票。

  从1984年开始,杨怀定就对股票产生了兴趣,但那个时候国内对于介绍股票的相关资料特别少,所以他不敢轻易下手。

  直到1988年,他看中了一个当时十分火热的“电真空”股,立刻掏钱买下了一百股,他入手的时候这只股票的涨势已经到达顶峰了,大涨的希望很渺小,可杨怀定全然不顾。

  事明,任弼时子女这只股票不但没有涨,还跌得离谱,很多人见形势不对,纷纷将手中的股票出手止损,但杨怀定却反其道而行之,又入手了2000股。

  然而一个星期后,“电真空”股却罕见地开始大涨,2年后直接翻了20倍,除此之外,他还分到了百分之十五的分红利润。

  杨怀定又入账一百万,很多眼红的人纷纷猜测,杨怀定肯定有内幕消息,面对大家的疑惑,杨怀定也不吝啬,直接大方告诉别人,自己的“内幕”消息就是来源于每天看的那73份。

  当然,杨怀定的说法没有人相信,即使是有人信了,也很少有人会像杨怀定一样每日看73份,很多人将炒股视为“赌博”,觉得运气成分占大部分,但杨怀定却不这么觉得。

  自1990年开始,杨怀定就在上海股市占得了一席之地,很多亲戚见他赚了钱,也纷纷拿出部分家底要来和他学习炒股。

  杨怀定在帮人这一块儿从来不吝啬,他看好的股票都会推荐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按照这个逻辑,他身边的人一定都很有钱,但事实却是相反。

  当初“电真空”股有回暖之势时,杨怀定的表妹拿出了4000元钱跟着买了一些,翻了大概4倍的时候,表妹有些坐不住了,问杨怀定是不是可以卖了。

  即便是杨怀定这么说,但表妹还是按捺不住赚钱的激动心情,觉得赚了4倍已经很不错了,于是当即就卖掉了手中的股票,还和杨怀定表示,绝对不后悔。

  后来,“电线倍,杨怀定赚了个盆满钵满,但表妹却跳出来表示不乐意了,她抱怨道:“你明知道我不懂炒股,当初怎么不拦着我一点呢?”

  1992年,上证指数涨到1500时,他将那些跟着他一起买股的亲戚朋友都请到了家中吃饭,给大家分析了当下局势,并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是时候可以放手了。

  一大桌子人,最后没有一个人听进了杨怀定的忠告,陪了个精光,只有杨怀定自己及时止了损,可有趣的是,明明是自己的选,所有人却将责任推在了杨怀定身上,有人甚至和他直接断了来往。

  其中杨梁正就是因为不满于现状,控制不住内心,最终导致公司欠下数不清的债务和打不完的官司,从而宣布破产。

  而杨卫国就更惨了,一朝失算,家财散尽,接受不了现实的他最终崩溃,只能在病院里度过余生。

  从这些人的身上,杨怀定最终悟出了六分定力,三分知识,一分运气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有命吃这碗饭的,即使是他杨怀定的亲人,或者那些已经登上顶峰的人,心态不好,没有定力,也是会随时崩盘的。

  2021年6月,一代股神杨怀定在上海离世,据其家人称,临终前,他总提起年轻时第一次买国库券,以及第一次买股票时的情形。

  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杨怀定都一直维持着初心,读书看报,保持一颗不惊的好心态,所以他才能笑到最后,这大概就是杨怀定能成为一代股神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