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姨妹开苞知名作家莫言在10月26日深夜回复网友的一条微博,这几天突然火了。事件起因是有网友在10月24日发了一条“莫言名言”,言及“最敬佩的男人和女人”等内容,并@莫言本人。没想到,莫言本人回复“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否认网友转发的名言出于自己之口。“山寨鸡汤”撞上本尊的枪口点燃了不少段子手的创作热情,有人表示:这年头好多鸡汤署名不是莫言先生就是鲁迅先生,好在莫言先生自己还能出来,鲁迅好亏。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后,各种假鸡汤层出不穷,在网络上随手一搜,便有许多“莫言深度好文”、“莫言最美的一首诗”、“莫言最精彩的一段话”等内容出现。
除了莫言,“出镜率”较高的名人还有鲁迅、杨绛、白岩松等。这些名言大多采用文学化、抒情化的表达,慈眉善目、励志的下,往往是难辨的事实、牵强附会的逻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灵鸡汤”。因为打上了名人的标签,很多时候确实能让一些人不疑,转发到社交网络。
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的著作《白说》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所有的话,都是我说的。”
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白岩松曾就所谓的“白岩松语录”进行了一一辨认,鉴定结果是,大多不是出自他本人。例如,“有时候,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仿佛被世界抛弃;有时候,明明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却依然觉得孤单;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候,突然想哭,却难过得哭不出来;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对于这句话,白岩松明确表示:“没说过。我没这么文艺青年。”还有一些言论被他“鉴定”为“去掉前言后语、被曲解的语录”。
2013年7月,值杨绛先生102岁诞辰之际,一篇名为《杨绛一百岁感言》的600字小文悄然走红网络,但文句过半是网友仿造。文中不乏“我们曾如此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等这样的语句。还有号称“莫言最美诗歌”的《你若懂我,该有多好?》也曾在网上大火,看看这文字:“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在莫言获得诺之前,这首诗就在网上以“余秋雨”作品的名义出现过,莫言火了之后又变成了莫言的作品,显然是缺乏可信度的。
2014年12月,人蔡崇达的新书《皮囊》在首发。好友韩寒因故未能来现场,但他特意送上惊喜大礼——自行车。得知白岩松也在现场,韩寒写下一段话隔空送给他:“白岩松先生,你我就占了网上一半的语录,我知道很多话不是你说的,因为很多话也不是我说的。”
网上流传的“伪名言”大多是心灵鸡汤和社会类文字。一方面是心灵鸡汤太有市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心灵鸡汤”类文章在社交特别受欢迎,50个最热门号中有19个是情感类账号。而社会类的“名人名言”则是因为这类言论一般切中当下社会弊端,人们看到后觉得言之有理,顺手转发分享,至于是不是名人说的也不在乎。
假名人名言泛滥,和普通人对名人、权威的盲目与相信有莫大的关系。同样一句话,人说和鲁迅、白岩松、莫言说,其可信度与“高度”完全不一样。何况,三人成虎,得越多,相信者愈发笃信,质疑者更少。加之假名人名言还具备一般“名言”在上的套,比如,特别注重遣词造句与“意境”的营造。比起冷峻的现实、逆耳的,假名言更温情脉脉、神秘深刻。再者,假名人名言还能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几乎能套用到任何场合,人们关注、喜欢什么,假名人名言就说什么。网络时代诞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也让字句不多、思维跳跃的假名人名言更有市场。
但终究,口味再好,也是无益甚至有“毒”的。且不说很多假名人名言即便无害,但其“善”与“美”前,已经丢掉了“真”,了诚信原则,有读者之嫌,也损害了所用名人的权益。
其实,要考证这些名言的“”很困难,即便是辨别清楚了,还是会出现“假名言”的。与其这样,读者不如培养思考的习惯,学会对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与交叉验证的能力,觉得有道理,那么就学习思考,一看就知道是没有道理的,就将其扔了。在不确定之前,不盲目相信更不随意所谓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