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头顶桂冠身披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七年

※发布时间:2019-7-6 6:13:0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莫言研讨会:诺奖之后的莫言”在贾樟柯母校山西汾阳中学召开,文学界对莫言的关注从获奖话题逐渐转向作品本身。

  “头顶桂冠,身披”,作家苏童这样评价诺奖之后的莫言,“他所有的写作其实都是把那只手从里探出来,要把这个打碎,要把桂冠摘下。”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带来了声誉,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很多感受莫言有,我们没有,我们只能够去想象,想象他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的写作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获奖之后的莫言自然面对了更大的压力,心态也有所转换。但是他更加沉稳、内敛,他仍旧进行他的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莫言在2017、2018年井喷式发表了一批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作品。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莫言在发言时谈到,一个作家所有的感受,实际上都来自于他的写作。一个作家如果在某个方面跌倒了,爬起来的唯一办法就是用笔写作。莫言还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疲劳》是莫言以寓言的方式观照历史、借荒诞的想象书写现实,从而讲述一个农民家族半个多世纪以来悲欢离合、兴衰演变的长篇巨著。在小说中,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了六道,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又为一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每一世的离奇经历。小说通过六道的想象跨越生与死,悲悯着历史变迁之中无常的命运,也着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世代相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前的道上通过。我知道,我总有一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里看到“六道”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

  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

  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他人有罪,我亦有罪;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与悲悯。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