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BAT要投资国内的某几家互联网创业企业或者是牵头进行市场并购和投资某一些领域内的优势企业,你也许会觉得习以为常,因为在国内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中,本身就存在这种巨头企业在占领流量和线上用户入口上开始逐步外溢产生的市场效果。
不过,从创业公司逐步成长为金融科技独角兽的51信用卡,2017年8月10日在正式对外发布了投资战略并且上线信用卡产业投资基金,提出要做一种独特的产业基金投资思,这也成为在国内创投界的一股“”。
左有BAT巨霸类型的外部投资,右有传统的风投类资本大鳄,51信用卡联手嘉实投资发起的第三期产业投资基金将如何切中市场命脉并探索出风投界的一股“”?
在国内BAT巨头型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投资布局影响下,其他的创业类企业大多很难完成闭环式的发展,原因也很简单,一旦在某一个领域做大,积累到一定的用户和市场基准后,即便没有冲击或者是影响到互联网巨头的业务边界,也会引发新一轮的“巨头+资本”逐鹿,或者是被巨头纳入麾下成为一个大生态中的子业务模块,或者是被投资入股成为其战略布局的延伸。可以说,如今的互联网行业生态,已经很难寻觅到没有巨头背影的领域。
也正因为如此,在互联网业界,经常有百度系、阿里系、腾讯系的说法,一般认为这三个派系相关的企业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能被称之为三大派系的企业不管是做宣传还是做融资,也相对容易很多。在中国,很多年轻人以能到BAT系相关的企业工作为荣。
或许,印证了这么一句话,能被BAT看上是某种幸运,意味着可以在资金、渠道、品牌和战略上获得一个强有力的“干爹”保障。但也意味着另一种潜藏的风险,因为巨头业务布局往往具有全局调整的,很有可能在某些领域的布局是战略性防守或者是某些竞争对手。
过去的创业者们最担心的是BAT是否会复制它们,而现在已经演变为,BAT是否会投资甚至收购它们。以前,创业者可能还有机会发展成为下一个BAT级的机会,现在,他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则是:如果不能入局或被相中,往往意味着衰落甚至死亡。对于BAT而言,在目前的行业现状中,其投资布局更多趋向于现实和战略考虑。
不同于国内的风投公司或者是股权投资基金,BAT在投资风格上除了具备很强的战略和产业布局延伸之外,在具体的投资风格上也偏向于中后期和企业成熟后的拟并购和上市阶段,意图也很明显:当一个创业企业达到一定的级别后,往往也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和用户布局能力,这个时候引入BAT背景的风投资金,能助力业务发展加速规模化推进能力。
百度:投资最为传统,几乎不投种子轮的项目,A 轮及之前的项目投资不到 30%,百度最主要的投资阶段还是以战投、并购为主。
另外,在这几年炙手可热的互金领域,BAT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始于第三方支付,逐步形成了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基础的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相抗衡的态势,百度金融也从2015年开始深入布局,从百度钱包为场景连接基础开始逐步拓展到支付、消费金融、理财、保险、证券等各个业务领域。在投资布局方面,BAT在互金领域的整体思是关键核业务自营为主,加上一些技术和场景方面的外部投资入股,更为直接的是布局金融牌照。
相比于BAT在O2O、出行、餐饮、外卖、电商、生活等领域的大笔投资,在准入门槛更为高的互金和金融科技领域,其实BAT并没有进行高频的外部投资,而是采用更谨慎和精准的“关键核心技术投资+自营牌照纳入”为主的思。
另外,BAT在很多前沿的技术和业务领域其实采取的是两条腿走的方式,在一个成熟的大公司框架内,像BAT往往也鼓励一定的内部创业和项目孵化,这一点相比于外面的创业公司而言至少在前期项目准入上是具备一定优势的。
一旦看到外部某些领域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或者一个新趋势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点,巨头们也一般会采用投资、并购、收购等方式占有一部分利益,并和目前已有的自营生态进行场景、数据、用户上的衔接。一方面在新领域保持领先,一方面继续巩固生态的全面性。
相比于一些成熟的已经到B\C轮以后并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地位的创业类公司,很多早期并且处于业务成长期的公司可能就不会这么“幸运”,一方面市场局势还不明朗,另一方面BAT等巨头也主要聚焦在中大型公司的战略性投资上。这种情况下,如何携手这些初创期的中小创业类平台成为了投资界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一般的风投公司会有专门的投资经理负责各种项目筛选和尽调,早期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介入然后看企业运作情况决定在后续几轮继续持有还是退出,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投资收益,如果顺利,资本退出的方式是股份转让或者是上市退出,收益都相当可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博弈和企业的发展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化,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导致双方“分道扬镳”。这也是纯风投公司在运作时碰到的一些基本难题:1、如何准确把握企业发展趋势;2、需要处理资本收益和企业发展长期性的关系;3、在企业各个发展阶段如何提供资本支持;4、正确寻找潜在的转型机遇等。
其实这种差异的存在也是企业发展思和风投资本的布局和盈利策略之间的一种。之所以国内分为不同阶段的风投公司和侧重不同产业的机构,也是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资本在企业发展思和盈利期间匹配度的承受能力。资本更为关注企业发展带来的资本效应和投资回报,而企业可能在中短期内更为关注行业发展和用户培育。
这种行业背景下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风投模式,以具体的产业公司+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的模式,以业内一些知名的互联网产业公司作为资源+渠道+行业选择和评定方,引入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的资金募集和管理以及风险操作能力,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开始生根发芽。其最大特点是可以“春江水暖鸭先知”。
“产业公司+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更好更快完成对初创期企业的融资服务。这种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51信用卡联合嘉实投资发起的第三期“51信用卡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已经顺利运营两期。
51信用卡这种别样的投资策略,堪称风投界的一股。之所以说是,是看到未来的发展潜力,虽然目前规模很小,但投资精准、高效、直接。
国内从创业公司成长起来的51信用卡,在C轮系列融资近4亿美金的基础上,和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开辟了以投资数据、流量、资产等几大主体为核心的“51信用卡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市面上一些知名的小额信贷平台、信用分期、数据应用平台都在旗下。目前51信用卡已投资了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好多数”、分期购物管理工具“分期管家”、小额信贷平台“现金卡”等15家企业,规模更大的第三期产业投资基金也于2017年8月10日。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51信用卡产业投资基金的选择标准是“高价值”、“高协同”、“好团队”,在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思是建立在51信用卡自身业务实践的基础上,并以此积累了行业投资的第三方视角和经验。
此前的投资效果显著,这主要得力于投资战略的模式设计:由51信用卡负责在项目筛选、尽职调查以及投后扶持上的一些资源倾斜,而具体的风投公司则是着重通过资金、风险和流程管理来完善整个交易流程。一方负责强势的产业经验和资源能力输出,一方进行资源匹配和投后管理协助。以浅橙科技(现金卡)为例,投后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单月撮合交易额增长超10倍,投后8个月内估值增长超4倍。
回顾一下51信用卡自身的成长经历和51产业投资的布局思,其实最大的不同在于强化了风投界的效率和精准意识,发挥51信用卡自身在行业观察、企业考察和项目尽调上的经验优势。在投资风格上,一种简单、直接、快速、透明的投资风格,并且以长期持有和产业协同的态度,帮助被投企业一起成长。
用51信用卡CEO孙海涛的线信用卡产业投资基金将带你一起NB一起飞”。
51信用卡,业务涵盖负债管理、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三大板块,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给你花”、“51人品贷”、“51零用钱”五款核心APP,建成了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产业闭环。公司已拥有超亿优质用户,用户信用卡账单数接近10亿。2016年9-10月C轮融资近4亿美金,成为互联网金融科技独角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