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给白银市“8?05”专案组等4个集体记集体二等功;给白银市铜城记集体三等功;给5名同志记个人一等功。
2016年8月26日,经过各级机关长达28年的不懈努力和全力攻坚,被列为督办的白银“8?05”系列案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被抓获归案。
表示,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参战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参战攻坚克难、连续奋战,树立了陇原铁警“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良好形象,有力了犯罪,为案件的成功侦破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此,决定,给白银市“8?05”专案组等4个集体记集体二等功;给白银市铜城记集体三等功;给5名同志记个人一等功;给12名同志记个人二等功;给19名同志记个人三等功;给24名同志记个人嘉。
从1998年到2015年的17年间,对白银系列案采取“案案挂靠”的办案方法,凡是有案子,不管大小,先考虑跟白银案有没有关系。“可谓是全警办案,所有犯了案的、可疑范围内的、包括非正常死亡的几乎全查过了。”刑侦局局长胡义说。
尽管这样,犯罪嫌疑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案件一次次陷入困境。甘肃及白银警方介绍,白银系列案之所以成为“世纪悬案”,有几方面原因。
——有犯罪,没有追寻线索。“这个案件久侦不破,主要原因是认定犯罪的非常充分,认定和揭露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几乎没有。”刘同林说,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指纹、脚印、精斑很多,但没索来指向这些是谁的。
刘同林介绍,不管是仇杀、情杀还是谋财害命,一般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关系,但在白银系列案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完全没有关系。
——居无定所,行踪不定。该案犯罪嫌疑人都在白天作案,案发都在白银市区,这些特征都反映出当地人作案的特点。在警方对白银市当时符合作案年龄段人群一人不漏全覆盖调查无果后,将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与白银市毗邻的市榆中、皋兰两县。但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或隐蔽于家中务农,或外出打工逃避侦查。
据调查,犯罪嫌疑人1988年做下首案后,一直居无定所,除了在青城镇家中短期居住外,行动轨迹飘忽于甘肃的、天水及的巴彦淖尔、包头等地。直到2015年,犯罪嫌疑人才回到其妻在白银市一学校经营的小卖部中。
——犯罪嫌疑人谨小慎微,没有犯过其他案件。侦破此案的28年里,对此案发生的14年中及案件告破前所有犯案的犯罪嫌疑人都采了指纹和DNA,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系列案件之外一旦犯过其他案件,立即就会进入警方视线。但据警方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系列案件之外谨小慎微,避免与人接触,更没有做出需警方介入的违法行为。
以上种种“巧合”导致犯罪嫌疑人多次与警方的侦查“擦肩而过”。“在白银排查时他在青城,将青城纳入排查范围了,他又到了、。”刘同林说。
在28年这么长的时间之后,在茫茫人海之中能锁定犯罪嫌疑人高承勇,DNA-Y染色体成破案的关键。通过数据库比对,在上周二警方发现当地一位高姓人员的DNA-Y染色体特征值与疑犯的类似,进一步复核检验确认,疑犯就是与其同一家族,即城河村高氏家族的男性。
据高某的一位亲讲,就在案破前几天,有的人找到他,并带走一本青城高氏家谱,同时还对高某的亲房们抽了血。
随后,警方启动家系排查,对其家族上下直系男性挨个筛排分析,尤其是警方已经掌握的嫌犯的大致年龄,最后确定此人的远房侄子高承勇,有时间空间和具备作案条件。
上周五,警方将随妻子在白银市工业学校开学生小卖部的高承勇抓获。高承勇全部交代并,案件成功侦破。
虽然历次罪案现场都留下了数量不等的血迹、、指纹、足印等身体特征线索,但行政区划的分割,使得白银当地警方未能详尽调查来自仅20公里外的青城镇的流动人口,而侦察大方向与罪犯本人表现特征的不符,也是重要原因。
第二起案件:1994年7月27日下午2点50分左右,白银市供电局19岁的员工石某在其宿舍;
第四起案件:1998年1月19日下午5点45分左右,家住白银区水川的27岁女青年邓某在家中;
第五起案件:1998年7月30日下午6点多,白银供电局职工曾某8岁的女儿苗苗(化名)在家中;
第六起案件:1998年11月30日上午11点左右,白银某公司女青年崔某在白银区东山的家中被;
第八起案件:2001年5月22日上午9点左右,白银区妇幼保健站28岁女张某在其水川的家中被害;大千世界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