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北斗卫星放牧系统”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应用推广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近日,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再次关注鄂尔多斯北斗放牧系统,为飘出的科技新“鲜”味点赞!
春天是草木生长的季节,也是草原上的牧民们每一年游牧生活的开始,以前刚过五月份牧民吉日嘎拉就会早早的赶着自家的牛群外出寻找最香甜的牧草,然而今年他却迟迟没有动身。
卫星放牧软件通过手机信号和牛脖子上挂的北斗卫星模块互相联通,牧民不仅可以远程实时掌握牛的,还可以观测牛群的移动速度。
吉日嘎拉是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人,当了20多年牧民的他之前从来的都是靠骑马骑摩托车放牛,每天都要在草原上工作十多个小时。
鄂尔多斯的草原不同于其他地方,树多树坑也多。放牛,让吉日嘎拉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当2016年他得知当地在推广卫星放牧系统的时候,他马了名。从此,吉日嘎拉家的生活因为卫星放牧系统发生了巨大改变。
如今,在全国范围安装北斗卫星放牧系统的牛群,已经达到1400群,相当于这个系统管理着14000多头牛,我国的草场面积达到了2.22亿公倾,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很多草场都在退化。如果这2亿多公顷的上千万头牛,都可以用上卫星放牧系统,不仅可以解放生产力,还能够更好的草场。
卫星放牧系统的使用,能够把牧民的生产力更进一步解放出来,能够省工省时省事,彻底改变了过去千百年来牧民骑马放牧的传统放牧生产方式。北斗卫星放牧技术的改变,不仅仅是、青海、新疆、这些地方的牧民生活,今年我国计划发射18颗左右北斗3号组网卫星,可以为“一带一”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