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的经济运行在第二季度开始全面好转。对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不难看出这个趋势非常明显。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等。可以说,在中国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困境后,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市场需求也逐渐,从而带动经济开始加速发力。另外,由于其他国家疫情仍未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很多物资只能依靠进口,这也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明显好于预期。
其次,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很大,但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步伐没有停顿。这次疫情给中国深化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比如,在3月份疫情紧张时期,中央专门召开了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座谈会,习总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根据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居民实际收入降幅收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2.68,比去年同期有所缩小,这与某些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在4月份,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部署,这直接推动了高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上半年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长分别达到32.0%、21.8%。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就业稳定才能促进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总内需,给经济增长提供基础。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就业形势整体保持稳定,各项指标好于预期。比如,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4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也低于2020年全国上提出的6%的目标。
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从全球的角度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将创下大萧条以来新高。中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严峻下,之所以能保持就业稳定,首要原因在于各级牢牢把就业问题作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的抓手和入口,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问题始终是首要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招工、用工提供方便,并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单独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其次,宏观政策精准有力。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中国在今年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一系列政策直指问题核心,比如大幅减免、缓缴税收,同时降低融资以及租房、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利支撑。
虽然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超出了的普遍预测,但是,其中部分数据也显示出隐忧。比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小幅下降,说明目前经济受疫情的冲击之下,社会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企业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就业还需改善等。未来仍然需要把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就业的支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之下,上半年中国经济住了,奠定了全年的发展基础。展望下半年,随着减税降费、各地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支持地方发展以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等逐渐落地实施,这一系列政策将会加快恢复经济,并有望在二季度基础上加快增长。
当然,从全球的角度看,疫情还在愈演愈烈,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国内也存在反复的可能,这也提醒我们经济发展可能面临更多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2020年全国期间习总就前瞻性的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论断。可以说,疫情也正在加快中国经济各领域的深度,从而发展中的障碍,全面激发要素活力,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作为基础,今年经济发展将逐渐转好,而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趋势依然不变。
柳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