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湖南经济一季度数据新鲜出炉。面对复杂,我省经济实现了8%的增长,增速比2016年、2017年同期均明显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于预期。
湖南经济“开门红”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有实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省统计局党组、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平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今年一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94.1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131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152.5亿元,同比增长9.3%。
“三次产业增速比上年同期均加快了0.5个百分点以上,我省产业全面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平说,湖南经济的良好开局得益于三次产业共同发力。
农业生产运行好。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4%、6%、5.1%和5.1%;蔬菜产量同比增长2.6%。
工业经济起步好。任弼时的子女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创近3年最高水平。综合来看,烟草制品、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势强劲,同比增速分别达17.1%、21.2%、21.6%,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1.7个、1.3个、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6.1%、9.9%,远快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此外,年初我省遭受少有极端低温天气,促使电力消费大幅增加,一季度全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多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好。1至2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01.8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增速均在30%以上。
“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平分析,稳中向好不仅指发展速度,更体现于经济质量效益、市场活力、新兴动能等方面,“湖南经济开局较好,总结起来有三大亮点。”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从民生看,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9.7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就业和物价保持平稳,有利于改善民生。从收入看,企业效益持续向好,规模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全省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1.2%,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1%。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发展更趋协调。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供给侧结构性持续显效,2月末,全省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规模以上服务业税负比率同比均下降,有利于企业增效扩产。市场投资意愿明显增强,一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和工业投资均同比增长22.9%,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6.3个、19个百分点。核心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全省纳入统计的“四上”单位数以及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均较快增长。
新兴动能进一步增强。一季度,全省新业态蓬勃发展,限额以上餐饮业单位网上餐费收入同比增长18.5%。新技术增长较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新产业引领增长,全省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行业引领规模工业增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提速。
“8%的增速好于预期。”平表示,全省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增强,是驱动湖南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蹄疾步稳”向前迈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是投资与消费协调增长。一季度,全省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9%、11.1%,增幅差距缩小。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1%,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50%,均在50%左右,呈现“双轮”驱动。
从项目建设看,投向由基础设施向实体产业转变,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达21.9%,而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7%。
从生产看,产品(服务)供给向市场需求转变,一季度,全省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0%,生态和治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从需求看,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迅速,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4%,限额以上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18.5%。
在内生增长动力保持稳健基础上,经济结构协调性增强形成了新韧性,支撑湖南经济发展稳定性、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