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的获取比原来容易很多,而且也准确很多。这些数据的获得不仅可以用于商业领域,比如市场发掘、消费行为分析;也可以作为管理方面的依据,比如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来研究治理拥堵,而这些大数据可能是地图提供商提供的。
统计局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设置的行政机构,为职能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我国统计局有中央、省、市、县四级机构,其中县级统计局人员编制大多为30-50人之间,市级统计局人数在60-100人之间,当然可能还会有个别的编制外人员。我国有2851个县级行政区,294个地级市,分别按照30和60人的最少人员计算,我国县市两级统计部门大约有103170名公务人员。
过去统计单位是最繁忙的机关之一,因为统计都是靠人工收集数据并汇总的,而经济数据、工业产能等资料可能还需要乡镇等基层单位配合上门收集数据。因此我国以前的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间隔的时间都很久,其中经济普查每5年一次,逢3和8的年份普查;人口普查大约间隔10年一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
之所以将的普查间隔设置这么长就是因为每次普查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基础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又不能缺少,因此最终才确定了这样的间隔。
我国统计部门除了经济和人口的普查外还需要承担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建筑业统计、房地产统计、贸易业统计、外贸统计、劳动工资统计、P核算、综合等日据统计。
在大数据时代原来的统计工作变得简单很多,一个部门两三个月的统计工作现在可能一个人一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比如原来的经济数据统计,现在只需要让税务局在数据库中执行下统计命令就能分门别类的统计出各个行业的准确数据,能够精确到每分钱。而工业企业数量、产能、固定资产投资、贸易数据等同样可以由税务数据统计得出,而这些工作此前都是人工搜集整理的,因为数据量巨大可能采用抽样的方式,这样数据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
而关于人口普查现在也很方便,机关已经全部联网,户籍人口也是一个计算机命令就能搞定。而流动人口,常驻人口、人口性别等数据则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支付宝等支付软件来分析得到;CPI的变动阿里掌握的数据可能比统计局更为准确。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三五年后连这些都用不着,梦见牙齿松动只要你上街天网人脸识别系统就能判断出你是谁,除了那些宅在家里一两年都不出门的人外其他人都会被准确捕捉到。
这样的大数据显然要比统计部门的入户调查准确很多,因为入户调查时可能会面临家里无人,配合不积极,调查时间段覆盖太短等问题。而统计样品的抽取本身也无法做到普遍性,随机的样本里会参杂着很多偶然和必然性,这对统计结果影响也很大。
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局的功能似乎可以被其他职能部门所替代,比如税务局负责统计经济数据、门负责统计人口数据等。而城市拥堵水平、生态承受能力等专业领域的统计本来也不是统计局的业务范围。
对于裁撤统计局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2018年国务院机构的时候统计局并没有被裁撤或合并,《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8〕6号文件显示国家统计局依然得到保留。2018年机构后国务院直属局名单如下,点击展开查阅。展开
国家2018年机构保留了统计局就说明统计局还有存在的必要,国外绝大多数国家也都保留着统计局。
虽然大数据时代统计局的工作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更快速、更容易、更准确的获得,但是对于国家决策而言需要的是系统的数据支持,而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归纳出对决策有用的结果正是统计局的职能。虽然统计局现在不能裁撤,但是统计局统计方法应跟上时代脚步、用大数据分析取代传统的社区、镇等入户调查;用电子问卷取代纸卷等措施应及早跟上。
统计局的智能是汇总结果,分析数据,而不是取得原始数据,有更好的原始数据获得途径就应该充分利用,而不是抱着传统方法不放。我国基层有大量的日常事务需要做,把精力用在重复性的基础统计数据搜集上绝对是一种浪费。
大胆猜测,统计部门不被裁撤,那么对统计部门进行,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可能会在下次国务院机构中推进。(纯属猜测,请勿过度解读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