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富人生> 文章内容

用益带你一起探寻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 ——“营国巨贾”吕不韦的财富人生

※发布时间:2017-5-12 11:54: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上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春秋时期的慈善商祖范蠡,本期我们要介绍的人物是战国时期鼎鼎大名的秦国丞相,可谓 “营国巨贾”的吕不韦。他的一生总体来说是跌宕传奇的一生,从一个地位低下的阳翟商人,到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盛的秦国的一国之相,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他的财富人生的?我们现在就来探寻这位传奇巨贾吕不韦的财富之道。

  公元前250年,在吕不韦散尽家财、四处奔走的帮助下,秦庄襄王继位,其后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吕不韦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卫国的首都。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前景黯淡。

  于是,吕不韦离开卫国寻求其他发展的道。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运用自身的商业知识,了解商品的价格情况,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利润,也即利用供需关系来进行商业贸易。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获成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商,被称为阳翟大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阳翟为总部的商界大鳄。阳翟大贾时代的吕不韦,大概也就三十岁左右,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往来行商于之间,贱买贵卖,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

  然而,吕不韦不仅是个绝顶聪明的商人,还是个野心勃勃的商人。他深知在这个社会经济核心还是以不发达的农业经济为主的年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因此,尽管有了富甲一方的财富积累,吕不韦作为商人阶层,深刻的体会到了提高地位的重要性。当然,吕不韦的最终野心还是追求暴利,商业贸易带来的利润虽无法让他真正满足,与才是他眼中既能创造暴利,又能赢得社会地位的双赢之道。

  大约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吕不韦为生意上的事情来到赵国都城,偶然结识了秦国质子嬴异人。异人的父亲为秦国太子安国君,母亲是不受宠的夏姬,因此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里选了他作为人质送到赵国。异人的身世处境,立刻引起了吕不韦的兴趣。《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异人时的感慨。这个感慨只有一句话,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奇货,稀少珍奇的货物;可居,可以进货囤积。“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高价出售。吕不韦不愧是首屈一指的传奇商人!他将异人作为投资对象审视,精明地察觉出异人作为商品的价值。吕不韦也可谓是史上风险投资第一人了!

  吕不韦是深谋远虑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在初见异人时,他就如获至宝,非常惊喜。回到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定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资到异人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老家,就拟定的计划征求父亲的意见。在《战国策·秦策》里,留下了吕不韦与父亲谈话的片段,大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父亲说:“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又问道:“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道:“经营,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那可是不可计数了!”此后,吕不韦便确定了自己商业的,即扶立国家君主,掌握国家,获取更大的财富利润和社会地位。

  于是,吕不韦与异人一起深谈,提及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膝下无子,自己愿献千金,供异人结交宾客,同时替他赴秦游说安国君与华阳夫人立异人为继承人。异人当即叩头拜谢并表示,如果计划实现,愿意拿秦国的土地与吕不韦共享。

  吕不韦买了一堆珍奇玩物来到秦国,先拜见了华阳夫人的弟弟和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献给华阳夫人,并谈及异人聪明孝顺,贤名满天下,还特别提到异人把华阳夫人视作亲母,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非常,吕不韦又乘机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嫡子并立为继承人,以防色衰爱弛,保一生尊贵地位。华阳夫人深以为然,就了安国君立异人为继承人。为了讨身为楚人的华阳夫人欢心,异人甚至改名为子楚。华阳夫人更是高兴,和安国君一起送大量财物给子楚,并且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公元前257年,秦国赵都,赵国想子楚,情况非常紧急。子楚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得以,逃到秦军大营,从而顺利回国。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赢政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秦一年后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继位,即为秦庄襄王。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嬴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为“仲父”。吕不韦家有门客三千,奴仆万人。至此,吕不韦在子楚身上的投资可谓实现了不可计数的倍数的回报,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至高无上的和地位。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吕不韦在追逐超额利益回报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当然这也与他独到的眼光、口才谋略密不可分,总的来说,在投资子楚这件“奇货”的事情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吕不韦的以下投资策略:

  这一点很好理解,从吕不韦去到经商见到那个落魄的秦国王孙的第一眼,他就再也无法淡定了,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件“奇货”,“奇货”则必然“可居”。那么,其他的人也这样想吗?并不是,相反,所有人都是瞧不上这个不受宠爱,被送到赵国为质的王孙的。据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描述,子楚是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居中的一个,是秦王庶出的孙子,他的母亲夏姬不受宠爱,因此同样不受待见的子楚被作为秦国的人质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自然也不以礼相待。加上母国对他的不重视,子楚日常乘坐的车马和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十分困窘。但是,其他人都不以为然,看不到其中利害关系的时候,吕不韦却慧眼独具,看穿了一切潜在的利益,按照现代价值投资的来说,吕不韦抓住了这个机会,逢低买入,长期持有。鬼谷子说: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又如现代股神巴菲特所说:在别人抛弃时买入,别人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具有精准的眼光,可谓是吕不韦成功价值投资的第一大前提。

  发掘到了好的商品,进行价值投资的第二步就是要想方设法的实现它的最大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吕不韦运筹帷幄,心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可行的营销计划。一方面,他洞悉时局,了解哪些人物是对整个计划有帮助的,哪些人物是帮助他实现价值投资回报的关键人物,并牢牢抓住。另一方面,他对秦国内部的利害关系已做到了如指掌,清楚局势如何,知道每一位牵涉其中的人物各自的痛点,并能加以利用至最大化。举例如下,在子楚面前,他非常清楚这位落魄秦王孙的处境和窘况,单刀直入地给他分析现状并描绘一个很有希望实现的双赢局面,迅速拉拢结成统一战线;在华阳夫人弟弟阳泉君面前,直入主题,如果华阳夫人因为没有继承人而失势,新任太子的部下必将火速取代其位,阳泉君只能乖乖配合吕不韦的计策;在最为关键的华阳夫人面前,他早已知晓这位膝下无子的安国君正夫里焦虑所在,阐明利弊又百般迎合,树立子楚孝顺又贤能的形象,可谓正中下怀。整盘计划被吕不韦滴水不漏的落实到位,一场至少看上去皆大欢喜的场面被他渲染得淋漓尽致,投资回报自然也指日可待了。

  诚然吕不韦做的是一场风险投资,再怎么精密算计,也不可能是万无一失。在子楚这场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两次。第一次是对赵姬的,子楚还在赵国为质时就看中了吕不韦的爱姬,吕不韦虽然生气,但念及自己在子楚身上已经花了那么多钱财和功夫,半途折在这实在不值当,还是忍痛把自己的爱姬送给了子楚。第二次是长平之战后,赵国因被秦将白起坑杀40万兵将,想杀质子,如此一来吕不韦的投资和心血也即将功亏一篑了,那么是继续追加投资,还是直接放弃?吕不韦选择了前者。他拿出600斤黄金贿赂赵国,这才帮助子楚顺利逃回秦国。没有这一步,也就没有后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相吕不韦了。

  最终,吕不韦从顺利继位的秦庄襄王手中得到的长期收入与利润回报是丞相的职位,文信侯的爵位,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比起以前的商业贸易的经济收入不知高出多少倍了。

  吕不韦可谓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传奇商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以商人阶级的身份挤上了舞台,促成了自己终生的富贵。吕不韦时任十二年秦国丞相,权倾天下,典领百官,辅佐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在他的管理下秦国蒸蒸日上、兵强马壮,不论在外交、军事,还是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做好了铺垫。

  此外,吕不韦还参照战国四公子的做法,礼贤下士,广纳门客,组织才学之士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号称《吕氏春秋》。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这些行为,不仅巩固了吕不韦的地位,扩大了他的影响力,还为流传下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智慧精髓。司马迁更是将其编《吕氏春秋》与文王演《周易》、仲尼作《春秋》和屈原赋《离骚》等并列,认为是倜傥非常之人成非常之事。

  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洋溢着人格、、思维和人本主义,它的是天下为公的,丝毫没有对“神”和“君”的膜拜与奉承。“立君”只是吕不韦实现其理想的第一步,他的远大理想和终极目标是“建国”,建立以统一天下的国家。可惜,由于斗争等问题导致的吕不韦与秦始皇之间的不和,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史书对于吕不韦,多无好评。诚然,就角度而言,他本质上是个别具一格的投机,他的最后失败是必然的。但就商业角度而言,吕不韦玩的很成功,他雄伟的魄力,独到的眼光,精确的市场调查,与现代的大企业家相比较,毫不逊色。他用商人的智慧选择了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只是风险太大,令他晚年落了个饮鸩的悲惨结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