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整旗鼓:〈褒〉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
15.买椟还珠:〈贬〉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1.巧言令色:〈贬〉指用花言巧语和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态度。令,美好。
误用示例: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26.甚嚣尘上:〈贬〉楚国跟晋国作战,楚王登车窥探敌情,对侍臣说:“甚嚣,且尘上矣。”意思是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后来用“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含贬义)。
27.始作俑者:〈贬〉孔子反对用俑,他说,开始用俑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误用示例:目前学术界存在大量不端行为,抄袭、剽窃、造假已经蔚然成风,这与无原则宽容的学术是分不开的。
误用示例: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误用示例:在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42.寻章摘句:〈贬〉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47.越俎(zǔ)代庖:〈贬〉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见于《庄子·逍遥游》)。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3.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不可更改。不能将“刊”理解为“刊登”。
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等神情。不能理解为“懒得拿正眼看,不屑一顾的样子”。
误用示例: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职能部门在中的形象。
11.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泛指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不能只关注“盟”。
14.大而化之:原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不能理解为“将事情放大”。
误用示例: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2014·浙江卷]
15.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理解为“登上高山感到自卑”。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也说升堂入室。不能理解为“走进房间里”。
19.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见于《晋书·谢玄传》)。形容惊慌疑惧。不能理解为“风的吹拂、鹤的鸣啼”。
20.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不能理解为“瓜田边、李子树下”。
误用示例: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的而归隐之,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21.毫厘不爽:形容丝毫不差。毫厘,指很小的长度单位。爽,差失。不能将“爽”理解为“爽快”。
23.呼之欲出:①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不能理解为“叫他,他就会出来”。
误用示例:某市两家相继推出的立体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误用示例: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误用示例: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命财产的安全。
29.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不能只关注“圈”“点”。
33.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见于《晋书·文苑传》)。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只关注“纸贵”。
34.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不能理解为“死得悲惨,连棺材和坟地都没有”。
36.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见于《庄子·养生主》)。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不能理解为“没有整体观”。
误用示例:针对目前气温较高的情况,专家指出,对天气的观察不能目无全牛,而应该从全国的卫星云图上做长期的观察。
38.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火,星名,大火,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此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不能理解为“天气热”。
误用示例: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2013·大纲全国卷]
误用示例: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而相互、茹毛饮血的故事。
42.三人成虎: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城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有虎了。后用“三人成虎”比喻惑众,。不能理解为“人多力量大”。
误用示例: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5.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不定(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首鼠,踌躇。不能理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46.叹为观止: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也说叹观止矣。不能只关注“叹”。
误用示例: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2014·大纲全国卷]
49.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不能将“点”理解为“标点”。
误用示例: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52.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创作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不能理解为“人”。
53.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不能理解为“传递火把”。
55.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理解为“守信用”。
1.筚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筚,柴车;蓝缕,破衣服。也作荜蓝缕。
误用示例: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误用示例: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的举措。
16.火中取栗:比喻冒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损失。
误用示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18.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一样高,以表示尊敬(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误用示例: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2013·大纲全国卷]
21.良莠不齐:指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22.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示例: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理解记忆,而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误用示例: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28.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30.: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32.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35.石破天惊: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7.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39.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语见《庄子·大师》)。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42.摇旗呐喊:古代打仗的时候,后面的人摇着旗子呐喊,给前面作战的人助威。泛指替别人助长声势。
误用示例: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4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糊涂的人,也说发聋振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