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叱咤体坛,先后摘取14项世界冠军,赢得106块金牌,是中国迄今为止获冠军最多的运动员;他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全球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完成了从“体操王子”到中国体育用品领军人物的转换他就是叱咤体坛和商海的“体操王子”李宁。从奥运会体操冠军,到拥有亿元资产的商界大腕,李宁堪称从运动员转型到商人最成功的范例。从“体操王子”到“财富王子”,李宁用自己的经历向人们证明:一切皆有可能。
2008年8月8日,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腾空而起点燃圣火的那一刻,令世界,令国人振奋。时隔三年后,人们回想起那个瞬间仍激动不已。同样,现实中的李宁,也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实现着一次次激动的跨越。
1988年12月16日,在体操上功成名就的李宁在深圳体育馆举行了盛大的告别晚会。曾经有过无限辉煌的“体操王子”,告别了长达18年的运动员生涯,并在健力宝集团创始人李经纬的引领下,转入商场开始新的人生。
1989年4月21日,这是一个让李宁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日子。健力宝集团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在几十位从各地赶来的记者面前,李经纬将一本写有“总经理特别助理”的聘书地递到李宁手里。
“勤奋努力,思维敏锐,朴实善良,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当年的李经纬对李宁的评价。“李宁是运动员,不懂经济。到健力宝来,我把他扔到游泳池里,让他自己去学。李宁年轻、聪明、人品好,能学会游泳。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这是李经纬对李宁独特的“教学手段”。
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李宁提议重新拍一条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连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黄金时间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000万元。
加盟健力宝之后几个月,李经纬就鼓励他将服装厂的计划上马。但资金从哪儿来?虽然当时健力宝声名显赫,但健力宝最初的广告费居然完全靠借钱来支撑,甚至借钱赞助体育记者跟团出国采访。没有开厂的钱,李宁和李经纬决定找一些国外厂商,搞成中外合资,而且外商能帮助打开海外市场。
在李经纬的陪同下,李宁出外游说,寻找投资。因为“体操王子”的名人效应,很快他们就与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意向书。不久,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到三水实地考察,双方签订了合同。中新(加坡)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于是成立,主要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李宁出任总经理。
在第11届亚运会召开之前的1990年8月,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牌”运动服,庄严地从藏族姑娘达娃央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两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牌。从这一刻开始,“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了。
李宁在商业上的,让其“老板”李经纬欣赏不已:“李宁在商业上的才华和他在体操上的才华一样出色。”而初次出手大获全胜也让李宁的自信心倍增。于是,在1991年由健力宝投资1600万元,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负责“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经营。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装备的提供商,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这是“李宁”首次世界。
1994年9月,李宁在李经纬等人的支持下,开始自立门户,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作为控股的母公司,初步实现同资本市场的对接。1995年底,李宁集团成立,李宁亲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初,集团总部“北上”,从广东迁到。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创下了6.7亿的历史纪录。业绩如此快速地增长,发展令人如此兴奋,即使是性格平和的李宁也禁不住豪情万丈,制订了“1998年达到10个亿,2000年达到20个亿”的销售目标。但是,不幸的是,成长的喜悦到了1997年戛然而止了。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通货紧缩”,李宁产品卖不动了。此后数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7亿左右,市场地位逐年下降。
处于困境的李宁萌发了强烈的上市冲动,并将上市地定在。但李宁的这一想法最后却没能实现。曾经为李宁设计股权结构的刘纪鹏认为,主要是李宁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仍然不清晰,达不到上市的要求。
在李宁公司的初创阶段,除了健力宝的全力支持外,愿意并且能够帮助李宁做事的,只有他昔日的队友、朋友和亲戚。然而,当企业有些规模后,李宁地意识到:公司迫切需要一批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管理人才。
企业正轨后,“家族式管理”的弊病曾困扰着众多的私营企业。不过,李宁对这一问题显然有着的认识。1997年,李宁决定,包括自己在内,高层领导的亲属全部离开公司。李宁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但是他说:“我不想因为亲缘关系而影响公司的现代化进程。”
换血后,李宁集团开始把生意做到海外。1998年起,李宁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为董事,1999年他又聘请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SAP公司、麦达公司、海问咨询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是李宁公司的合作伙伴,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
2004年6月28日,李宁股票正式在主板市场上市。作为第一家在上市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开盘当日,开盘价即上涨了8%,在公开发售的认购数量为暂定发售股份总数的132.2倍,国际配售也出现了约11倍的超额认购,李宁股票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今天,李宁公司恐怕是国内众多民营企业中,创始人的个人印记最淡的一个。正如身为董事长的李宁所乐见的,这是一家“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良好”的优秀企业,连续多年的高成长,深受资本市场的宠爱。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篮赛事上,西班牙队与中国队的第一场小组赛上,人们发现,中国男篮身穿的是耐克运动服,而西班牙队员却身着李宁服饰,同样帅气十足,成为中外体育品牌激烈对决的经典场面,其中蕴含的是李宁品牌开掘国际市场的良苦用心。
登陆雅典之前,李宁已经先后出现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初见成效。尤其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当中国运动健儿身穿“龙服”和“蝶鞋”赛场的时候,吸引了赛场上的众多目光。在那次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满载而归,获得了28枚金牌的历史最好战绩,而由李宁公司赞助的领装备也因完美结合了现代体育和古国文化精髓而被记者评选为“最佳领装备”,李宁因此界范围内被更多的目光所关注。
李宁说,如何找准体育与商业的最佳结合点,是体育产业化实施的关键。随着体育在中国的升温,体育用品进入千家万户,在当今体育用品市场上,运动鞋、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已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物品。因此,李宁公司把消费对象瞄准了消费水平较低的青少年群体,因为在李宁看来,赢得青少年,也就赢得未来。
李宁讲究创新,为此李宁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研发、设计等方面的努力,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在着手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李宁公司早就意识到设计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产品的灵魂”,是用来实现品牌和消费者双赢的利器。
2007年,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iF大把目光投向了李宁公司,这是继2006年李宁公司的专业篮球鞋飞甲夺魁后,另一款新近设计面市的专业篮球鞋半坡又获殊荣。
据李宁公司设计部设计师郑永先介绍,2001年他刚加入李宁公司的时候,公司设计部还在佛山,当时鞋产品设计师只有四五个人。而现在李宁公司的鞋产品设计部是一个30人左右的团队,除了负责大货产品设计外,还负责专项产品设计、创新概念设计和消费者生活形态研究、趋势研究等。
更大的变化体现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上。设计师的个人创作被团队协作所取代,从计划、策划到草图、改版设计,整个过程都集思广益,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具有家族感。致力于诠释李宁的品牌,是李宁公司设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现在的设计是用户端的设计,更强调合。产品设计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品牌价值观,一个是用户导向。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把筛子,品牌的设计也是一把筛子,设计师的设计必须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以提升品牌价值。挖掘消费者行为里有可能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了解其背后的支配逻辑。”李宁公司鞋设计部负责人如是说。在李宁公司看来,创意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潜在需求,在消费前沿找到消费者潜在的渴望的东西,这才是有效的创新。很多企业盲目增加产品的功能,衍生出来的成本、操作的复杂程度乃至功能却并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这就是无效创新。
李宁公司的很多产品设计都带有浓重的中国情结。比如,李宁弓减震系统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中国赵州桥。又比如,在广告中运用墨汁、功夫等中国元素,李宁公司着力塑造的是一种具有东方文化DNA韵味的品牌。
有人说,通过一句广告语就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内涵。“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这些年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从最早的“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逐步积淀出品牌独有的内涵。
他生来是要拿第一的,当年作为体操运动员,他刮起的李宁旋风就让世界为之震撼;后来,他下海经商,做出的体育品牌又让为之惊叹。无论是在做运动员期间,还是在退役后创办企业,李宁都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他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认为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义务。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李宁公司每届奥运会都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李宁公司与中国体育的合作全面扩大,曾赞助过体操、乒乓球、射击、跳水、羽毛球等12支单项运动队。尽管,这种赞助的商业目的很明显,但是,李宁公司在支持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公益性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相关人士的认可。
2001年7月,李宁公司荣获“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伙伴”称号,成为中国奥委会最高级别赞助企业,搭上了奥运经济的早班车。
李宁没有忘记那些运动员兄弟。2001年,他与蔡振华、李永波、熊倪等运动员、教练员一道发起成立了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对现役及有意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工作的退役的优秀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外语技能、体育管理、教育、创业等知识培训的资助或协助。
2006年,他设立了“一起运动”全国贫困地区体育师资公益培训项目,大力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如今该项目已经在山西、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培训体育教师达870名,今后仍将持续开展。
李宁作为慈善医疗活动“健康快车”的形象大使,从2004年到2006年,公司连续3年向“健康快车”项目实施捐款,资助金额累计达到2100万元,以求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获得新生。
2005年8月,李宁公司发起爱心捐款书,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参加李宁希望小学的捐款活动,每年建两所小学。
李宁经常这样说:“我个人是因体育而出名,也是因体育而事业有成,因此,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全力回报体育。”这让人想起1988年12月,李宁在深圳宣布退出体坛时,有记者问:“退役后做何打算?”李宁深情回答: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做什么,我都不会离开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