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靳丹妮):10月17日是中国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六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农村贫困残疾人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群体,同时,残疾人贫困发生率比一般人口贫困发生率高出2倍以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基层残疾人以及助残代表围绕“脱贫攻坚”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2014年,中国正式设立“扶贫日”,为了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未来3年每年至少要减少包括贫困重度残疾人在内的100万以上的贫困残疾人。16日,来自基层的3位残疾人代表和1位助残代表讲述了脱贫前后的经历。
来自的刘洪霞今年34岁,四年前发生在丈夫身上的一场车祸,使她的家庭滑落到的深渊,年迈体弱的公婆、卧病在床的丈夫、少不更事的女儿,都需要她赡养和照顾。刘洪霞说,在脱贫的过程中,为她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为了养牛致富,“我把这个想法跟村干部说了,他激动得蹦起来,说这个事没有问题,有呢,我帮你协调贷款,就这样1万元人民币的贷款下来了。经过这一阶段时间,一看维持生计问题不大了,看中药五味子的项目也挺好,知道我家很能吃苦,主动帮我们谋划种植五味子,五味子是一个能达到15到20年的长期收益项目,3年见效,我家今年是第三年,总共卖了9600元,12元一斤。”
来自河南省桐柏县的李健也是一名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代表。他身残志坚,2016年,通过种植大葱、花生、玉米等,加上贫困户入股分红、种粮补贴等收入,当年家庭纯收入达到13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自己脱贫之后,作为村党支部,李健又带着乡亲们脱贫,把桐柏山区这个偏远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谈起带领乡亲们脱贫的经验时,李健说:“一般重度残疾人本身残疾了,特别是重度的,还需要家里人护理,家庭收入就没有了,比如出门务工等都没有办法去。拿我们村来说,搞一些产业,就是种植香菇,让特困户的残疾人家属或者是护理人员可以就近务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还有一些轻度残疾人可以干活,比如摘个香菇,浇个根儿,这都是他们获得收入的办法。还通过融入一些资金,让他们入股一些养殖业,比如小龙虾养殖,每年入股5000元,每年可以分1500元,就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了。”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监督电话 监督邮件:.cn
圣洁神艾斯特莱雅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