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吴晓波:企业该不该赚穷人的钱

※发布时间:2020-11-27 9:30: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今天的中国,不是赚穷人钱的企业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只有你想到要赚穷人的钱了,你才会去研究穷人、关注穷人,为穷人提供服务。 ‍

  穆罕曼德·尤努斯是孟加拉国的一位大学经济学教授,在这个亚洲最穷的国家教经济学,他悲哀地发现,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们真正地解释什么是贫穷。于是,在1983年,他创办了一家叫格莱珉的乡村银行。

  格莱珉银行只对穷人贷款。但是,穷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任何信用资产和抵押物。尤努斯教授设计了一套制度。简单而言,就是联保和。

  凡是向格莱珉提出贷款的穷人,必须找到另外四个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一人还不出,小组同伴一起还。如果小组中的某一个人退出贷款,小组解散,另行成组。

  靠着这套古老而简单的制度安排,格莱珉银行的服务渗透到了孟加拉国的8万多个村庄,惠及600多万穷人,其还款率高达98%。2006年,尤努斯因此获得诺贝尔。

  但是,格莱珉不是一家慈善机构而是如假包换的商业银行。它的年贷款利率一般在10%以上,最高可达20%。在三十多年的运营中,它一直保持盈利的状态,其股本回报率约为5.6%。

  我见过一次尤努斯教授,那是在2009年,他受邀访华,在大学做了一场并举办了一次专家座谈会,我迄今记得当时热烈共鸣的场景。在那年以后,中国的有关部门和省份开始推广格莱珉经验,起码组建了上百家类似的小贷机构。格莱珉银行也于2014年在中国正式设立了第一家支行。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格莱珉模式在中国的推广一直很不成功。当年热情洋溢组建的上百家机构,到今天,都已经消失了。

  一位扶贫基金会的实践者告诉我,最大的障碍是,联保和模式的组织和管理成本实在太高了,一家小贷公司给山高地偏的农民或小业主提供服务,根本无法覆盖运营成本。而且,中国的人口流动率又远高于经济滞后的孟加拉国。

  真正让中国的普惠金融走出了困境的,不是出现了另外一个“尤努斯”,而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大数据能力的爆发。

  在近十年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全民化普及,金融服务机构有可能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抓取到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的各种信用及行为数据,然后通过算法技术,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让机器判断你是否符合贷款资格。

  这一基础于数据智能化的新金融贷款模式,起肇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最近三四年间,普及于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相比于格莱珉模式,它的运营成本更低、辐射人口没有区域。

  更具优势的是,互联网小微贷款可以根据还贷时间进行利率浮动,大约在4%到15%之间,明显低于格莱珉。而且,从我近几年的调研所得,穷人的还贷信用惊人地好,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贷款不良率普遍低于1%。

  也就是说,“”是会变的,科技是不可逆的。只要有好的技术,做穷人的金融服务居然也是一个超级好生意。

  银行的本质从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所以千百年来,银行的门槛永远是最高的,墙永远是最厚的,它只做富人的生意,赚富人的钱。在没有互联网工具之前,你让银行给穷人贷款、为没有抵押物的小微企业服务,那就是把它们往里推。出再多的,发表再感人肺腑的领导讲话,都无济于事。即便是得到诺贝尔和平的尤努斯也必须要把利率提高到10%-20%之间才可能微利维系,而且在中国,还“水土不服”,无法正常运营。

  因此,银行不赚穷人的钱,梦见自己杀人不见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为什么今天终于有人为穷人服务了,却会遭到热嘲冷讽?

  答案是:天下所有的商业性服务,都应该是赚钱的。只要在的范畴之内,越具有盈利能力的企业,越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如果一家金融公司获得了超额利润,那么一定会有另外的竞争者入局,然后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更好服务或更先进技术等等方式,分食其利。

  所以,完备的、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才是穷人利益的唯一手段,而不是反过来,那些为穷人提供服务的企业。

  只有你想到要赚穷人的钱了,你才会把商业世界里的商品和服务输送到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中去,让穷人也能享受现代化的商业文明。

  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到要赚穷人的钱了,这个世界才可能是公平的,是普惠的,才可能减少穷人,消灭贫穷。

  穷人不怕你赚他的钱,怕的是你根本就他,把他远拒在视野之外,或者,怕的是你赚他们的钱。

  亚当·斯密曾言,没有人愿意以他人的恩赐为生。富人如此,穷人亦如此。只有意识到了这一点,穷人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富人。

  这句话看似很矛盾,却有着内在的经济和人文逻辑。所谓的悲悯,在着利益的商业世界里,永远不是,而是温暖的拥抱和的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