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丁伟专栏】大数据时代的产品开发模式

※发布时间:2017-6-28 23:33:3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文中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位高级设计师离开Google,这位高级设计师在自己的博客上说道,Google对设计不感兴趣,也不想参透设计。似乎Google主要是依靠测试结果来进行设计决策,而不是依靠人的技能和判断。Google能全权掌控试验,快速地把多种样例发布给数以百万计的用户群体,让两种设计相互竞争,决定选取哪种设计的根据,是点击量、销售业绩等等任何他们想要的客观衡量标准。什么样的蓝色最好?测试一下便知。怎么摆放元素最好?测试一下就行。页面如何布局?测试一下即可。样一直在依此进行实践。多年以前他们就不再陷入设计好坏的争论—他们只做测试,然后根据数据来决定。这正是以人为中心的迭代式设计思:制作原型、测试、修订,如此循环迭代。

  看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甚至感受到隐隐的焦虑,难道未来的大部分设计真的依赖数据而不需要设计师么?我开始找寻我过往的经验,似乎有几个线索早已在预知着什么。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很多OEM和ODM生产厂商陷入困境,这一打击让很多的代工厂商深深的意识到仅仅依靠代工的生产模式的弊端。由于这些厂商的销售渠道和品牌都控制在品牌商手中,一旦授权方企业出现问题必然会波及到这些工厂的发展。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的工厂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

  随着企业市场意识的增强,和“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的展开,很多厂商欲从OEM或ODM的代工生产方式转向自主品牌的研发和生产,这一转变使得企业必须要直接面对市场和用户,需要企业跟市场互动。当每个产品推向市场,就是企业在向市场发球,你发出的球正好是市场的软肋就更容易成功,反之则招来市场有力的回击。企业在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必然会从消费者、代销商等方面得到产品使用、销售的反馈,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反馈的角度和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过程即:企业将产品这颗球投入市场必然会接到从市场而来的反馈信息球,再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中,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再将新产品这球回发给市场,周而复始。企业通过不断的修正和发展来迎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生产出市场发展,符合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产品。

  漫生快活是木马设计的设计品牌,以传递中国智慧为创意出发的原点,致力于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在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修正了我们的设计思考,加深了对设计和市场的理解。与自然、记忆、趣味有关,并具有艺术化倾向的产品代表了漫生快活初期的风格。产品推向市场后得到了解消费者不同的反馈,这些意见都溶入不断的修正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假山石”系列由于其对东方文化意蕴的再现,在投放市场后获得业界的好评,但诸多好评并不等于好的市场销量。从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这一系列产品的使用情景是很局限的,它只适合在具有艺术氛围的中使用,目标用户群非常小众从而了它的销售量。漫生快活后期的开发则结合设计师的构想和数据统计,调整产品开发思,与消费者互动改良产品并系列化,从而了品牌的良性生长。

  木马设计曾为银河电子开发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机顶盒,当这款产品投放市场后,由于各个地域的审美习惯和喜好不同,其在不同区域的销售情况差异很大,在某些区域大受好评,而在另一区域则乏人问津。在产品的功能和造型都是一致的前提下为何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的反应差距如此之大?从诸多产品投放市场所获的消费者反馈信息中我们了解到,不同区域消费者因各地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的不同,对美的标准也有很大差异:欧洲和日本地区的消费者喜欢极简线条,这一特征在产品选择上极强的出来;美洲、的消费者喜爱硬朗的直线,倾向商务感;亚洲、非洲则比较喜欢比较质朴、实用的产品风格。通过这些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企业为区域市场的产品做出不同的调整,以适应各个区域市场的消费者的喜好。

  美国宝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他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值得每个中国企业学习。宝洁在洗发水市场采用多品牌策略,不同的品牌从功能、价格、包装等方面做出区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顾客的需要,从而培养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偏好,提高其品牌忠诚度。宝洁旗下的海飞丝的品牌特征是去屑,飘柔的品牌特征在于使头发光滑柔顺,潘婷的品牌特征在于对头发的营养保健,沙宣的品牌特征在于美发定型,力求打造出国际美发大师专业发廊效果。润妍的品牌特征在于黑效,它的目标消费群定位于年轻的职业女性,表现东方女性的自然之美。伊卡璐的品牌特征是草本精华,植物护发,回归自然,崇尚环保。宝洁的这种差异化营销模式,对消费市场的进行细分,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功能、包装、宣传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使得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期望从产品中获得的不同需求。

  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评价好设计的四项标准,这在今天看起来依然有效!伟大的思想永远散发智慧的,他系统的指出了时间、空间、材料、构思的问题,看一个作品要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下来看待。

  天有时,就是时间性。从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到技术的变化趋势,再到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优秀的设计总会具有时间性。我们会看到优秀的企业总是建立在引领技术与需求创新的基础之上,而逆趋势的企业往往被时代所遗弃;地有气,是指空间性。不同的地域文化下的用户会有非常大的审美差异,这跟教、地理、气候和文化的基因都有重要的关系,异域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碰撞交流也会演变为新的文化现象。《考工记》里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材有美,材料制作的选择。好的设计没有好的材料同样不能体现设计的优良,在某些时候设计甚至是要依附于材料,体现材质之美;工有巧:设计构思的巧妙。它将各种要素充分融合,通过工匠的巧思和智慧到达彼岸。

  就象《考工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时代变了,我们将如何应对?今天的商业系统更加复杂,技术的变革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更多的困境。回到企业层面,我们将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如何进行产品开发,如何在现在与未来之间寻求平衡?我们需要再次追问判断和选择的根源。

  旗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如同和服对日本女性的重要性一样,拥有一件旗袍是中国女性追求的美丽梦想。旗袍名称源自“旗人之袍”,是满族建立清朝之后,将其民族服饰与中原服饰结合,成为了上流贵族的流行服饰,从而成为女性的主流服饰。现代旗袍真正的发展时间在于,旗袍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同时其精简的形式与当时设计思想不谋而合,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代表而风靡巴黎。这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体现。正因为旗袍一直时代的脚步,因此避免沦为历史的过客。时代特征是设计人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时代的需要,设计出符合时代性的优秀产品,才能被称为“经典设计”。

  一直以来我也有个困惑,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考试卷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判断题和选择题。是因为老师判分更方便更容易统一标准呢?还是判断和选择更能考察我们自己。判断和选择带来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了判断和选择,我们只是被告知了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和选择,我们没有质疑题目的。

  学会思考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这和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意识形态形成反差。我倒不反对在我们还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被告知什么是正确的,但我们应该学会判断和选择。判断的前提是标准,选择的前提是要有选择的。在前二十年有标准答案的测试中一直名列前矛的学生突然面临没有答案的选择,他会怎样?我想他的状态就象被筷子夹住的软皮蛋,既不成熟又很被动。他必须要主动选择,认识真实的和自己。当然我指的不是被告知的,自己也不是被打上成绩标签的自己。

  设计没有标准答案,它的困难就在这里。当然我们可以去分析,也可以振振有词的陈述自己的理由,甚至。主观判断和客观选择也没有绝对的优劣,都可以成功也都可以失败。小企业多数主观,老板凭借多年的经验做出选择,当然不排除对成功案例的模仿。大企业多数客观,以调研和数据说话,看似没有破绽,其实隐藏更大的风险。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我们同学该怎么办?我的是探索更多的可能并给出理由,看似你是不的,是被选择的,其实你是出题者,他们只能在你的选择题中寻找答案!设计的魅力也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黑白对错之间的灰色地带蕴涵无限的生机。

  从上述的碎片的线索中我们也许会发现一点端倪,就是无论是设计与市场互动的乒乓球理论,还是对不同地域和族群的消费者需求的解读,还是寻找对错之间的中间灰色地带,其本质都是寻找变化之中的规律。只是在大数据时代提供了一种可能: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流程会慢慢侵占如今人类设计师所掌握的地盘。诸如基因算法、知识密集型系统等等这些依靠计算机生成创意的新方开始接管设计的创意空间。

  确定性和模糊性与创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艺术家和设计师善于在灰色地带探索可能性,而工程师则讨厌判断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试图转投数字和数据和怀抱,只因为数字和数据看起来似乎能提供确定性。就像唐纳德.诺曼教授所言:大数据时代,渐进式创新会带来持续的小改进,显著提高生产力并降低成本。突破式创新会面对巨大的失败,并迎接偶然发生的巨大成功——这些巨大成功会改变世界。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木马设计创始人,著名设计师,设计立县计划推动者。毕业于大学美术学院,担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创意工作者协会副、上海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中国首位同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创意新锐、红点、IF设计、美国IDEA设计、G-MARK设计、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师、中国红星金七项大的设计师。丁伟主张协同创新,带领设计团队完成超过一千个设计项目,服务于PHILIPS、GE、OTIS、三星、英特尔、强生等接近五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出版《放大的设计》、《木马工业设计实践》、《360看设计》、《思与悟》等著作。近年来推动社会创新项目“设计立县”计划,运用设计力量加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设计立县十大模式,受到《解放日报》、第一财经等权威报道,并入选上海设计之都十大创新模式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