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期货动态> 文章内容

期货动态触网”:期货业开始行动

※发布时间:2015-5-14 14:40: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新华网上海4月27日电(记者富、冯莽)金融子行业中最弱小的期货行业正拓展边界纷纷“触网”,期望上演逆袭“跨界”的戏码。

  “互联网+对期货行业的影响,是借助互联网工具,对现有产品、流程再造。”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在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同时期货公司也要从互联网的角度考虑,与衍生品市场产生交集。

  今年4月份,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了网上开户的相关指南,新的投资者将可以通过期货金中心的云平台实现网上开户。

  而作为小众的市场,网上开户还只是行业“跨界”的一个侧面。“从去年一系列政策的逐步发布实施,为行业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副主任李格平表示,2014年9月证监会发布推进创新发展相关意见后,一批鼓励创新政策陆续发布,使行业创新活力逐步。目前,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风险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相继开闸,期货公司及其资管产品4月份也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作为国际市场上一种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在国内一直是“高风险”的代名词,期货公司此前也长时间被限定在经纪业务领域,由于小众的市场、同质化的竞争、价格战的模式,行业实力一直较弱。

  “受制长期单一的业务模式,对于期货公司而言,相对券商等金融机构,人才、资本方面还明显处于下风。”上海一位期货行业人士表示,在跨界的风潮下,其他金融机构相对更容易拓展衍生品的边界,而期货行业的“跨界”需要寻找到合适的模式。

  中银国际期货研究部主管顾劲涛表示,期货公司的优势在于对衍生品的理解,目前中银计划利用银行、券商系的“双重背景”,探索银证期的合作,通过提供各自具有优势的金融服务,期望能形成一种信息的闭环。

  “场外的风险管理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张宜生看来,实际上国内一些具有多年风险管理经验的有色金属企业,更愿意到海外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原因就在于海外市场丰富的场内场外产品体系,企业能够轻易找到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选择。

  在当前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场外市场一方面为市场提供了个性化、非标准化的风险管理产品,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交易所上市产品有限,目前四大期货交易所上市产品仅51种,场外市场为大量不能通过交易所规避风险的企业提供了一种风险转移的渠道。

  “场外产品不要成为期货公司和客户的一种对赌行为,需要期货公司对场外产品的风险进行对冲。”张宜生表示,国际市场上,金融机构一方面是通过相互间的产品互换来转移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场内期权等标准化衍生产品进行对冲。

  目前,国内市场的场内期权除了上证50ETF期权外,商品、股指等期权产品都还是空白。为此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党剑指出,期权作为金融基础性产品,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的必要工具,未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场内衍生品市场,助推金融机构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