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美国玩具业巨头孩之宝(Hasbro)公司决定面向市场推广一种初始创意来自日本Takara(特佳丽)公司出品的变形克隆战士玩具的新款玩具系列,这批玩具不同于当时市面上大部分的主流玩具,它们是造型各异的一批可动模型,而和孩之宝的“兵人”招牌系列G.I.Joe相比,机器人的形象和可变形的功能让它们大受欢迎。孩之宝公司形象地将这种能够变形的机器人取名为变形金刚。变形金刚,这个注定会在玩具、动画、漫画、好莱坞甚至汽车等行业创造历史的小玩具也由此拉开了它长达27年的传奇。[详细]
华纳、迪士尼、派拉蒙等诸多公司都在挖掘自身的电影产业上做出过一系列的努力,只是收效各有不同,几家欢喜几家愁。
公认拥有最丰富经典形象,足以开拓周边产品开发空间的就要数华纳兄弟了。华纳兄弟旗下除了制片公司,还包括DC漫画和CW电视网,同时华纳兄弟近些年来还持有许多超级畅销系列小说的电影版权。
比起国外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周边产业发展可谓缓慢,但是,《让子弹飞》、《喜洋洋与灰太狼》等作品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010年12月,姜文携《让子弹飞》复出,口碑和票房全线走高,一举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在片方还在关注票房本身时,其中的巨大的商机又一次被山寨工业看中,他们瞄准的就是《让》片中“麻将”面具。
今天回头看G1动画,其中自相矛盾的情节、设定相当多,可这都无法抹杀G1动画为变形金刚产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最初,制作动画片的目的只是给变形金刚玩具做活广告,所以,塞伯坦星球、两派的起源、变形金刚作为机械生命体的维持方式甚至变形金刚物种的诞生这些非常重要的概念设定都没有讲清楚。但这些完全没有影响到变形金刚玩具的大卖,1984年孩之宝为这个全新的玩具系列制定的销售目标是3000万美元,但最后一举突破三亿美元。原本野心试图囊括全年龄市场的孩之宝公司在男孩市场率先取得了成功。[详细]
在经历了G1的辉煌和几部《变形金刚》剧场版的大卖之后,孩之宝看到了变形金刚系列的巨大潜力,开始大力挖掘其后续潜能。不过伴随着G1剧情的结束,变形金刚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低潮期,尽管其间G2、猛兽侠等作品也推出了销量不错的玩具,但整体上比起辉煌的G1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此时的变形金刚,处在一个相对低迷的蛰伏期。不过,孩之宝推出的G2、《超能勇士》等作品还是复活了不少粉丝的心,而它们衍生出来的玩具和电影也大受欢迎,十分畅销。[详细]
记对于孩之宝和变形金刚品牌来说,21世纪的开始并不美好,《猛兽侠》的结束和Marvel漫画合同的到期,让孩之宝的玩具销售缺少了可以依傍的最佳宣传渠道。与此同时,特佳丽公司依靠日本市场强大的玩具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再次成为变形金刚品牌的主要推动者,日版全新动画《R.I.D》揭开了21世纪变形金刚的序幕,孩之宝更首次将《R.I.D》动画和玩具系列全部引入了北美市场。而其后,孩之宝开始了对G1以及超能勇士等经典版本的复刻与重置,也进一步促进了变形金刚系列销售的走高。[详细]
1987年,孩之宝决定把《变形金刚》动画和玩具一起带到中国来。这一年,《变形金刚》的几个竞争对手:《忍者神龟》和《哆啦A梦》都登陆了中国,孩之宝眼看着这样庞大的一个新兴市场自然急切地想要叩响开门砖。孩之宝公司首先找到了中央电视台,负责引进动画的人看了之后,认为不适合中国国情,拒绝播出。无计可施的孩之宝又转战上海。终于在1988年5月,委托上海音像资料馆完成了《变形金刚》动画的译制。[详细]
随着九十年代的到来,已经靠变形金刚品牌在全球赚足30亿美元的孩之宝,感到变形金刚的热度在北美地区已经降温,于是在1990年,孩之宝在北美地区正式停止了变形金刚玩具的生产和销售。而特佳丽和东映动画从日本市场出发大展拳脚,并将产品输出到了北美地区,撑起了孩之宝回归之前变形金刚的天。
相比美国公司孩之宝相对简单常规战线,日本公司在榨取动漫角色“剩余价值”方面的功力显然更深。它们当年的一些招数至今还在为各大公司所沿用。[详细]
2002年,依靠《雷霆舰队》系列动画玩具和更多周边产品而重新崛起的孩之宝公司开始计划将旗下的产品发展成为电影,制片人唐-莫菲当时计划首先改编美国国民玩具《G.I.Joe特种部队》系列,但当时正值伊拉克战争,美国本土正值反战高潮,《特种部队》中过分突出的美军军事力量会招致民众的抵触,因此孩之宝建议改用《变形金刚》系列作为拍摄题材。另一位制片人汤姆-狄桑托是《变形金刚》角色的忠实爱好者,他加入了《变形金刚》电影版的制作。[详细]
三部电影超过26亿美元的票房,虽然说在现在大片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算不上多么惊人的成就,但是对于派拉蒙和孩之宝来说,这样的票房已经足以让他们把《变形金刚》系列的其他玩具继续兜售下去。据调查统计,《变形金刚》头两部电影的DVD、BD的销售和租赁总额,是电影票房的2.5倍。这让孩之宝喜出望外,它们第一次将触角涉及到电影,就为自己带来了如此之高的额外收益,着实让人惊喜。[详细]
在好莱坞电影另一大商业领域——广告植入上,《变形金刚》电影三部曲作为典型的汽车电影,成为了天然的汽车行业植入广告的展示平台。从第一部真人电影开始,通用汽车成为了影片最大的植入广告合作伙伴,第一部电影中大部分的车型都来自通用汽车旗下的品牌,效果惊人。在之后的第二和第三部中,后悔莫及的众厂商忙不迭地主动送车上门,毫无疑问,对于这些汽车厂商来说,变形金刚就是他们最好的广告模特,而三部电影不过就是他们的超大广告。[详细]
说到好莱坞六大制片厂的周边产业链经营,所有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华特迪士尼公司。发展到今日,迪士尼已经构成了由传统迪士尼卡通、皮克斯动画、Marvel漫画英雄和《加勒比海盗》等组成的整个好莱坞最完整的创意产品周边延伸产业链,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目标群体[详细]
经过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爆炸式的增长,国产电影的商业开发也逐渐起步,但由于产业链、盗版和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成型的国产电影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中国电影行业对此的几次尝试,既有大获成功(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也有无奈的失败。比如《长江七号》、《让子弹飞》这些本有希望成就产业之路却惨遭山寨荼毒的作品。[详细]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实际上和他的三部剧场版电影的大卖关系并不大,《喜羊羊》系列电视动画在全国各地几乎垄断性地播出,将其品牌形象牢牢地印在了所有中国的低幼儿童的脑海中,当《喜羊羊》的认知度已经达到了当年米老鼠的程度的时候,它的衍生品的销售也就水到渠成了,甚至可以说,《喜羊羊》的三部剧场电影本身也不过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衍生产品(要掏钱买票,而且要几个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喜羊羊》的成功更让周边产品行业的龙头老大迪士尼所看重,将其全球产品授权收入囊中。
周星驰多年磨剑后推出的家庭科幻电影《长江七号》,口碑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但其中招人喜欢的外星“小狗”七仔可以说是人见人爱。对比最近几次大型活动的吉祥物(福娃、海宝……)即可知,在中国想要设计出这样可爱的形象有多难,可以说,这样成功的造型不卖玩具就太可惜了。周星驰的星辉公司和影片的出品方中影集团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抓紧和玩具公司合作,制作七仔的各种形态的玩具。
结语:比起国外电影周边产业的成熟,我国的电影周边产业发展之路的确是显得荆棘遍野。以变形金刚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周边产业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之后,有着相当完整的体系,中国电影人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极大的努力,目前仅有《喜洋洋与灰太狼》这一个成功的商业开发案例,在这些方面,国内的电影商们还任重而道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