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今日财经> 文章内容

肖晓琳曾主持《》 创办《今日说法》[图

※发布时间:2017-11-22 11:46: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5月28日,与张宏民告别了《》,掀起人们对于那些从《》里离岗主播们的兴趣。这里我们聊一个短暂主持过《》的主播——肖晓琳。

  肖晓琳在《》的主持经历非常短暂(1989年),肖晓琳的荧屏形象永远是严肃凝重,和罗京分别被称为央视的冷面美人和冷面小生。

  肖晓琳是个多梦的人,做电视人一直是她的梦想。父母都是湖南大学教师,肖晓琳在校园里长大,至今对那种、优雅的生活氛围情有独钟。小时候,她曾梦想当老师,大约从初中时起,她每天都听,渴望长大了去当播音员。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肖晓琳在志愿上填下了学院播音专业,由于考试成绩优异,长沙高考办的一位老师为她可惜,冒着违纪的劝她改专业,因为当时播音员是“肉喇叭”、“传音筒”。原来社会上对播音员这么看!肖晓琳惊呆了,但她还是毅然走进了学院。毕业分配时她大病了一场,特别想家,便回到了长沙,进了市站。

  1987年,肖晓琳又一次来到,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调入。

  1988年,以报道社会焦点,针砭时弊为目的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第三次上马,迫切需要一位新闻评论人,30多岁的肖晓琳成为最佳人选,于是她走进《观察与思考》,也走进了中国社会的漩涡中。《观察与思考》是全国第一个新闻深度报道的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作为主持人的肖晓琳以其严峻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面美人”的封号不胫而走。

  肖小琳在过40岁生日时是那么的不情愿,但是后来发现《今日说法》成了更高的梦想,于是就觉得灵魂有了寄托。在筹办《今日说法》时,连办公室都没有,他们只好在咖啡厅里办公。沏上一壶茶,一待就是一天,一忙就是两个月。不过他们的奋斗很快得到了认可。两个月后,《今日说法》便在收视排行榜上出线名。每天,栏目办公室的电话总是铃声不断,信件多达上百封,的、咨询的络绎不绝。在1999年年底的一次调查中,《今日说法》收视率位居专题类栏目第一、观众满意度第一、知名度第二。不惑之年的肖晓琳迎来了主持人的黄金时期,但她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幕后,致力于栏目自身的建设和记者队伍的培养。

  肖晓琳担任着《今日说法》的主持人、分制片人,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都得把关,于是,有人笑称她为普法大使,她却粲然一笑:“这正是我的梦想。只有当社会有序,人们才会活出味道来。”后来,《今日说法》与《社会经纬》整合,又率先在中央台尝试制播分离,肖晓琳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对此,她只有一句线多岁的时候再说困难,就显得这个女人太没有力量了。”

  肖晓琳把美国黑人运动马丁·德·金奉为自己追求的向导,她能把他的《我有一个梦》倒背如流,还将他的箴言“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你的梦”作为座右铭。马丁·德·金一生都在圆梦,而肖晓琳也是在一天天地圆自己的电视梦。为了这个梦想,肖晓琳活得很充实,主要是跟儿子在一块儿。她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给儿子洗脚,并乐此不疲。有的时候散步,儿子挽着她的手,他们边走边聊天,相互激励的感觉特别好。丈夫与她青梅竹马,多年来一直是她做梦时得以依靠的宽阔肩膀。每周肖晓琳都坐两次公共汽车,她喜欢在群众中的平和感觉,保持一种平态。对于许多女人而言,幸福是唯物的,而对肖晓琳来说,则是“”的,是一种感觉。

  是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使肖晓琳心情格外沉重,在主持节目时笑不起来。肖晓琳用了两年的时间到西南、西北最苦最穷的地方采访,整日奔波在乡村田野,饿了就啃几口老玉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她不在乎,可看到一幕幕悲剧,她流泪了……肖晓琳的心弦被深深地触动了,她发自肺腑地呼吁——让我们伸出双手。在目击了难以想象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一面后,肖晓琳怀着切肤之深的爱与痛,投入到工作中。《观察与思考》因此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振聋发聩的暮鼓晨钟。

  5月28日,与张宏民告别了《》,掀起人们对于那些从《》里离岗主播们的兴趣。这里我们聊一个短暂主持过《》的主播——肖晓琳。

  肖晓琳在《》的主持经历非常短暂(1989年),肖晓琳的荧屏形象永远是严肃凝重,和罗京分别被称为央视的冷面美人和冷面小生。

  肖晓琳是个多梦的人,做电视人一直是她的梦想。父母都是湖南大学教师,肖晓琳在校园里长大,至今对那种、优雅的生活氛围情有独钟。小时候,她曾梦想当老师,大约从初中时起,她每天都听,渴望长大了去当播音员。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肖晓琳在志愿上填下了学院播音专业,由于考试成绩优异,长沙高考办的一位老师为她可惜,冒着违纪的劝她改专业,因为当时播音员是“肉喇叭”、“传音筒”。原来社会上对播音员这么看!肖晓琳惊呆了,但她还是毅然走进了学院。毕业分配时她大病了一场,特别想家,便回到了长沙,进了市站。

  1987年,肖晓琳又一次来到,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调入。

  1988年,以报道社会焦点,针砭时弊为目的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第三次上马,迫切需要一位新闻评论人,30多岁的肖晓琳成为最佳人选,于是她走进《观察与思考》,也走进了中国社会的漩涡中。《观察与思考》是全国第一个新闻深度报道的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作为主持人的肖晓琳以其严峻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面美人”的封号不胫而走。

  肖小琳在过40岁生日时是那么的不情愿,但是后来发现《今日说法》成了更高的梦想,于是就觉得灵魂有了寄托。在筹办《今日说法》时,连办公室都没有,他们只好在咖啡厅里办公。沏上一壶茶,一待就是一天,一忙就是两个月。不过他们的奋斗很快得到了认可。两个月后,《今日说法》便在收视排行榜上出线名。每天,栏目办公室的电话总是铃声不断,信件多达上百封,的、咨询的络绎不绝。在1999年年底的一次调查中,《今日说法》收视率位居专题类栏目第一、观众满意度第一、知名度第二。不惑之年的肖晓琳迎来了主持人的黄金时期,但她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幕后,致力于栏目自身的建设和记者队伍的培养。

  肖晓琳担任着《今日说法》的主持人、分制片人,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都得把关,于是,有人笑称她为普法大使,她却粲然一笑:“这正是我的梦想。只有当社会有序,人们才会活出味道来。”后来,《今日说法》与《社会经纬》整合,又率先在中央台尝试制播分离,肖晓琳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对此,她只有一句线多岁的时候再说困难,就显得这个女人太没有力量了。”

  肖晓琳把美国黑人运动马丁·德·金奉为自己追求的向导,她能把他的《我有一个梦》倒背如流,还将他的箴言“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你的梦”作为座右铭。马丁·德·金一生都在圆梦,而肖晓琳也是在一天天地圆自己的电视梦。为了这个梦想,肖晓琳活得很充实,主要是跟儿子在一块儿。她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给儿子洗脚,并乐此不疲。有的时候散步,儿子挽着她的手,他们边走边聊天,相互激励的感觉特别好。丈夫与她青梅竹马,多年来一直是她做梦时得以依靠的宽阔肩膀。每周肖晓琳都坐两次公共汽车,她喜欢在群众中的平和感觉,保持一种平态。对于许多女人而言,幸福是唯物的,而对肖晓琳来说,则是“”的,是一种感觉。

  是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使肖晓琳心情格外沉重,在主持节目时笑不起来。肖晓琳用了两年的时间到西南、西北最苦最穷的地方采访,整日奔波在乡村田野,饿了就啃几口老玉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她不在乎,可看到一幕幕悲剧,她流泪了……肖晓琳的心弦被深深地触动了,她发自肺腑地呼吁——让我们伸出双手。在目击了难以想象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一面后,肖晓琳怀着切肤之深的爱与痛,投入到工作中。《观察与思考》因此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振聋发聩的暮鼓晨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