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称IT业)平均工资首次超过金融业,跃居各行业门类首位。2016年IT业平均工资为122478元,比上年增长9.3%。居于次席的金融业则为117418元,比上年仅增长2.3%。
在印象中,最赚钱的、来钱最快的行业莫过于“钱生钱”的金融业。此次其平均工资水平却被IT业逆袭,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但这难言突兀:逆袭的背后,是我国“信息经济”迅速发展,“IT人士”工资也在水涨船高——虽然我国IT行业薪酬在很多国际IT业薪酬水平最低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与美国等国家IT业薪酬相比,也存在“农民工与银行家”的距离。这也表明,中国IT业工资“补涨”的空间仍然很大。相形之下,金融业则慢慢进入增长“天花板”。
从工资理论来说,影响工资的因素很多,如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工会谈判等,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的效率,这效率不仅取决于工人的勤奋,更取决于行业。
在传统产业里劳动生产率增长有限,能有50%增长率就已是“奇迹时刻”了。但IT业10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是很平常的。因为IT业产品一旦生产就可以接近零成本无复制。像微软有些产品一旦开发出来,几乎可以零成本拷贝。劳动生产率是工资增长率的基石。也是为什么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新经济平均工资存在巨大差异的最根本性原因。
此外,实体经济的核心要素是市场、机器、资本等,而IT行业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如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马化腾等。当然,大量的程序员、技术人员等就是IT产业一条条“生产线”。金融业的核心要素还是资本占主导,所以金融从业人员的工资增长是有“天花板”的。
IT业工资首超金融业,也了一个重要信号:中国逐步步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以资本为代表的金融业已经开始“逊位”于以知识为代表的IT业。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工业时代,财富分配往往朝着土地、机器、资本的拥有者进行倾斜,金融是万业之母。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却模糊了中、后工业时期和“信息经济”时期的边界。
虽然我国尚未完全完成后工业化时期,但也一只脚迈进了“信息经济”时期。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有些互联网经济已步入世界前列,“新经济”成了增长新引擎,还表现出了远超传统产业、金融业的惊人“创富威力”。
本月中旬,我国互联网的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公布了2016年的财报。其中,腾讯2016年全年总收入1519.3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48%。阿里巴巴2017财年全年总收入为158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两家公司市值也都跟深圳全市2016年P差不多。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部署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信息经济”增长潜力不可限量。中国“新经济”发展已摁下加速键,其创富威力势必进一步凸显,这对正处转型期的国民经济的利好也自不待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