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数据> 文章内容

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背后:看懂这六大焦点问题

※发布时间:2018-2-25 1:24: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继2017年初辽宁承认经济数据造假后,最近一个月有几个省份或地区坦承数据“注水”。先是,2018年1月3日,自治区党委承认自治区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区县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一些地方盲目过度举债搞建设。之后,天津在上传出消息,滨海新区P调减1/3。除了、天津“自曝家丑”,主动“挤水分”,河南、山东、海南等全国多个省份也淡化了P增速目标,提出要甩掉“P增速包袱”。

  是最早公开确认财政数据造假的省份。2017年1月17日,在期间,辽宁首次对外确认,全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全省所辖市县在2011-2014年,累计虚增财政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为了挤掉当地财政水分,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4年同比下降达到33.4%。笔者认为,辽宁这两年经济被称作是“断崖式下滑”,原因就在于“壮士扼腕式”地挤水分,应该是前些经济数据肯定是“没那么好”,这两年也“没那么糟”,都是数据做的怪。

  而在,据报道,自治区党委承认自治区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财政收入降幅最大的是包头市。此轮挤水分下财政数据直接从2016年的271.2亿元降至137.6亿元,同比下降接近五成。同时调整了2017年收支预算预期目标。调减后,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公布数据下降14.4%,剔除虚增空转因素后同比增长14.6%。

  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以10002亿元在当时18个国家级新区方阵中居于首位。天津对滨海新区“更改统计口径”,由“注册统计口径”调整为“在地统计口径”,2016年P由原来的10002.31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意味着2016年的P缩水3348亿元,调减了33.5%。

  2017年12月,审计署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审计结果公告,、云南、湖南和重庆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有报道说共有十个省市存在“挤水分”的现象。其中,山西“挤水分”规模最高,接近8500亿;山东、天津两省“挤水分”规模1000-2000亿,浙江、、湖北与安徽“挤水分”规模500-1000亿之间,贵州、、新疆、江苏“挤水分”规模在200亿以内。十个省市合计“挤水分”规模15500亿,占2016年各省市投资规模总和的比重略高于2.6%。

  曾几何时,许多地方,在每年的“”之前,为本年的P数据和来年的P指标伤透脑筋——第一是看自己——不能低于自己既往的增长速度,低于过去的速度怎么能显示工作的绩效?所以一定得达到一定的指标,要三五年内得翻番;第二要看左右邻居,兄弟地区都增长10%,我就不能低于10.1%——所以年终要公布的数据都在那里“捂着”“憋着”,看别的地区公布了,自己好定下公布多少数;当然,第三还有还得看上级,上级领导要求多少,你就不能低于那个数。

  所以,各地“”之前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既要“算指标”也要“定指标”,定来年的“算”本年的数据,“定”来年的指标。这已经成为各地的惯例。这种惯例导致了各地的“P竞赛”“财政收入竞赛”,导致了各地经济发展出现规律的“大干快上”。好像是不快不,不快就保守。实际上所谓的“指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对此下级、基层人员都心知肚明。那怎么办?就搞招商引资,就搞项目落地大决战,搞城市拆迁大运动;实在不行,为了地区“上位”,官衔“进步”,或者为了保住“”,就只能进行“数字游戏”,进行“数字造假”。

  P数据可以直接造假,而虚增财政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空转”是其中之一。财政“空转”,指的是财政部门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过高,年底难以实现,只好通过财政部门向企业拨款后,再由企业将资金缴回财政,通过倒账虚增收入、虚列支出, 完成每年的增长指标。

  经济数据造假,可能影响到决策层的决策,产生延宕效应和错向。这点自不待言。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量化指标,是否客观真实,直接影响中央政策的落实。如果数据失真,会决策,造成决策失当。数据造假不仅影响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严重党的思想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绝对不只是统计学意义上的问题,而且关乎生态,关乎作风建设。有的领导干部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说假话、汇假报、编假数字、造假政绩信手拈来,脸都不红;对下表空态,搞忽悠,到处许愿而不兑现,群众找上门来一躲二推三。搞“P竞赛”,是地方的一个诱发剂。在更深层面上,经济数据造假会劣币良币,造假的官员通过好看的数据可能比诚实的官员成长更快,生态。

  可以说,“数字游戏”造成数据失线月天津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李鸿忠的,“这笔大账早算清、早主动。必须从‘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从落后的发展中摆脱出来,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摆脱出来,彻底甩掉单纯追求P增速包袱,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想“高质量发展”,挤水分、去虚假,是第一道工序,是“牛鼻子”工程。

  实际上三年前的2015年1月,上海市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杨雄市长在做工作报告时,没有提及具体的P增长目标,这在全国各省市区还是头一次,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上海是直辖市、是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不定P指标的,应该是示范性很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在创新和转型关键期,面对经济“新常态”,上海勇吃“螃蟹”,体现这座城市的自信,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务实。

  不定指标,不拘泥于数字,不再孜孜以求于一两个百分点,实在是高明之举。这会给地方领导人“大干快上”的头脑降降温,也给地方工作人员减少一些“算数”的负担,给一线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减少一些身体和心理压力。当然,更主要的,不定P目标,实际是将以前对数字的过度关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会让地方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工作,专注于,专注于转型,专注于创新,专注于生态,专注于民生。

  当然,不定P指标,不等于不要P,而是对“P”的摒弃;不刻意追求增长速度,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而是对“大干快上”发展思的否定。经济“新常态”要求转变对经济工作领导的观念、思和方式。处在“合理区间”内的经济增长,不仅比高数字更切合实际,而且符合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我们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要的是与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只要增长有质量、有效益,转型做到位、有力度,发展有后劲、可持续,发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P的数字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必过分在意。

  可以预期的是,在中央明确要求“高质量发展”“不以P论英雄”的大背景下,像上海这样“轻P指标,重转型创新”“轻增长速度,重治理能力”的战略调整,可能会成为未来工作的“新常态”。同样可以预期的是,虽然一些地方不再追求更高的P目标,但因深化、转变职能、致力创新所获得的动能,可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勇立潮头,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预期的是,更多的地方会学习上海的榜样,不以P论政绩、论英雄,让工作回归公共服务的本位,在“四个全面”的进程中不断完善中国地方的治理模式。

  早在2013年12月,就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再以P论英雄。通知,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地方的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不能简单地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对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在强调纪律时,“弄虚作假、隐瞒实情”反复出现数次——“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必须对党忠诚老实、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暗示或下级说假话。

  统计方面标准不断革新,处罚更严。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的干部,要“一票否决”。 为提高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2017年4月宣布成立统计执法监督局,充分发挥统计执法监督利剑作用,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条例》,也会对数据造假和统计偏差进行追责。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案》和《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办法》。

  财政部近些年三番五次重申地方财政数据造假。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加大财政数据造假的问责力度,依法依规对弄虚作假的地区和人员进行问责,防范和财政数据造假。财政部去年下半年发布的《关于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明确将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

  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有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基本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必须要求有质量的数据,虚假的数据只能装扮增长速度目标,而无法从整体上表现经济质量。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意味着唯P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下,地方开始“挤水分”,弱化2018年增长目标。地方中,各地工作报告中对2018年经济的增长预期,可以发现,各省市区与2017年增长预期相比,基本上都调降了2018年增长预期。中央一再强调防风险、去杠杆。在对地方债清理清查逐渐趋严、融资约束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各地如果不纠偏,在新的一年的经济普查中被发现的可能性将板上钉钉,代价巨大。所以在过去一个月,各地紧锣密鼓“挤水分”,修正虚增的P与财政收入,把经济数据坐实,争取取得一个好的处境。

  还有一个要因素是换届效应。2017-2018年是换届年。中央层面有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计划所带来的的庞大投资以及后来庞大的负债压力和财政压力;地方层面上,上一届虚高P数值会对本届官员造成较大压力,通过核减P可以数据的客观真实,减少任期政绩压力。存在水分的P和虚高的财政收入,了地方面临的真实财政支付能力和债务压力。如果地方继续虚报统计数据,继续吹大P总量,虚假做大财政盘子,必然会减少中央的转移支付,减少本地区的可用财力。为了向中央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过去的“玩法”不好使了。

  统计体制将促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央深改小组2017年6月通过《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案》,决定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届时各省份生产总值将依据统一的核算方法,由现行的省级统计机构核算,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核算,从严审核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确保地区P数据与全国P数据基本衔接。这样的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市P加起来大于全省P、各省P加起来大于全国P的“数字打架”问题。

  当前,在新发展指导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P至上政绩观、从落后的发展中摆脱出来,真正做到弱化速度情结,强化质量关切。未来几年,解决P“注水”特别是财政收入造假问题,将是各地方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要知道,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不是靠虚假的经济数据堆砌起来的。

  相关信息·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背后:看懂这六大焦点问题(2018/2/23 8:09:57)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友情提醒:网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多种多样,谨防上当!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