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的下一个二十年,将围绕着养老、科创、智能投资等展开,对此,“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4月23日启幕,多位行业大咖齐聚共议未来,思辨如何更好的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夯实资产管理、支持科技创新!【详情】
◆ 近几个月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讨论不绝于耳。自去年年中以来,中国P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迹象,汽车、手机销量快速下滑;一些知名企业营收下降甚至裁员的不良信号。尽管如此,中国仍然保持着令人艳羡的经济增长率,其每年对世界经济的绝对贡献量“等同于一个”。中国消费者对于昂贵优质商品的购买量仍在增长,同时一些中国公司也在不断地刷新其销量纪录。由此看来,所谓中国经济的衰落尚未成。本文将分析影响中国经济的几个关键驱动因素,以期对2019年中国经济的走势进行展望。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实际P增速仅为6.6%,创1990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尽管一些人对数据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但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基本成为事实。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经济活动指数(Economic Activity Index)通过分析一个涵盖57项从零售到电子消费的指标篮子来追踪中国经济的表现,这一指数映证了中国P数据所显示的经济下行趋势。经济刘萌萌的老公活动指数考虑了更广泛的因素集合,因此在最近10年内比P波动更为剧烈,并在2005-2008以及2010-13期间高于P增长率水平。但在最近4年,这一指数下降至P以下;目前在与2015-16年水平相近的区域徘徊,而2015-16年中国正面临同样的“经济硬着陆”担忧。2019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速放缓,普遍预期今年P增长率将落在6.0-6.2%区间内。
固然,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增速放缓,但其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由于基数巨大,中国经济仍保持着高水平的绝对量增长。从绝对量来看,今年中国P的增长量等同于整个。对大多数公司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他们能否足够迅速地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经济增长放缓的宏观。
近期大量来自跨国公司和国内公司的关于销量下滑的负面消息引发了对中国消费实力的担忧。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消费实力最强劲的国家。根据相关预测,至2030年中国消费总量将增长6万亿美元,这一数额等同于美国和西欧的同期增长总和,或印度和东盟(ASEAN)同期增长总和的两倍。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是消费模式的变化。单个公司销量的下降,或汽车、化妆品等行业销量的整体下滑只是消费变化的一个侧面。从其他角度来看,以网上购物为例,2018年电商销量快速增长24%。拼多多的成功了中国消费者的降级消费,同时也打破了中国电商行业双头垄断的局面,这意味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逐渐成熟且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
过去的十年可被划分为“8+2”——全球金融危机后8年的政策激励和经济扩张,以及随后2年的去杠杆和信用收缩。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在此后的7-8年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这一举措导致影子银行的迅速成长和债务的快速扩张。中国的债务-P比率在2007至2018年间由120%升至253%,这一数值高于和美国同期。但是,近期政策刺激的效果正逐渐减弱,实施经济刺激的单位投入所获得的实际P产出大不如前。亦即,实行经济刺激的成本变得更加高昂。另外,成年累月的信贷刺激引发流动性宽松,造成资产泡沫;在名义P增长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不动产价格持续攀升。
自2016年起,监管部门意识到这种种问题并开始强调去杠杆。对于影子银行和P2P借贷的严厉管制,使持续的信用扩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未偿付信贷的增长率由2017年的13%下降至2018年的7%。这一变化反映了影子银行融资的显著收缩,其融资规模在2017年增长13%,但2018年下降了7%。
使中国经济放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信用收缩的效果已经开始,尤其是对于小微型公司以及在三、四线城市的公司。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对于消费和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公司的信用紧缩最终将波及国民收入、消费和总经济增长。
部分及认为中美贸易争端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中国P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人们的估计。2017年中国净贸易盈余低至1.7%,远低于2008年的8%。因此,贸易战所带来的影响多为间接的,如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或私营部门公司的投资选择。
当前中国监管部门正在寻求重新信贷规模的更为谨慎的方式,相比于过去八年的信贷扩张,央行在运用杠杆方面更多的采用定向、定量的途径。最终,中国需要在继续提供政策刺激(可能导致泡沫和外部效应),深化国有企业的结构性(可能引发问题),或接受低增长这三各方面做出权衡、选择并制定线。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观察线选择的关键时期,并可据此对本次经济增长放缓是暂时性还是长期性的问题做出判断。
信用收缩对私营部门的流动性带来较大压力;另外,私营公司债券的违约数在2017年至2018年间由42升至147。考虑到信贷压力对私营部门公司,尤其是中等规模的私营公司将造成较大影响,预期未来将出现一轮较大的公司兼并潮。
在过去的信用紧缩时期,行业的重组往往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而不利于资金相对匮乏的私营公司。但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趋于完善,且私募资本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机制或有所改变。对于大多数私营公司而言,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能否继续加杠杆,能否在高经济增长率无法的情况下钉住资产负债表。
这一经济同样为贸易相关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提供了潜在的机会。对于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嗅觉敏锐且反应迅速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言,有机会对在信用紧缩时期困难的国内竞争对手实施并购。
推荐:是指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超越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超越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平均回报。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
中性: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与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平均回报相当。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
回避: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低于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