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富人生> 文章内容

张善平《醉写山河》作品展大写意国画之魂

※发布时间:2018-1-31 23:37:2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立夏时分的城,并没有陆放翁笔下“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的悠闲意趣,反而是狂风凌厉,挟裹漫天黄沙肆意,犹如兵临城下。

  作为全国艺术最高级别的载体,由毛亲笔题写匾额的中国美术馆从来不缺大家,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罗工柳等师的作品,无不曾在此展出。2017年5月4日青年节,一位特别的90后在此举办个展,开幕式便云集了来自全国的。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病毒学家洪涛,江苏省政协副、江苏省文联副冯健亲,南京保密局局长贺新海等,群贤毕至。文化界自不必说,中国文联副夏潮、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罗世平、中囯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众星云集,满堂生辉。

  “如果江湖中有一对夫妻能号令武林,非郭靖黄蓉莫属。如果当今美术界有一对夫妇能让众悦诚服,恐怕也只有张老爷子和璇风老师了。”在场一位中青年画家对身边的朋友感叹道,“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全真七子,几乎都到了。”“哦,难怪都没你的。”朋友大概是个圈外人,带着几分戏谑。“此等声势,怎能不来,我就是在这儿站一天,都心满意足。”那画家根本不生气,望着台,一脸。

  张善平,1928年11 月出生于,青年时代就参加,从事文宣工作,1949年4 月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武汉,接收“江汉关”(今武汉关)。此后立足湖北主攻油画,遍访名师,濡染数载颇丰,如《收回英租界》、《攻打麻城》等。《收回英租界》是1961年他应邀为中国博物馆创作的大型历史油画,反映的是当年领导武汉工人阶级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场面。这幅作品历经一年多完成后,得到一致好评。他也因此成为武汉第一位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作品的画家,得了370元的收藏费。

  在风云飘摇的年代,国家亦难免悲凄,的张善平被关了五年的牛棚也不难理解。那段时日让很多人身心俱毁,但天性豁达的他却懂得从自然界中享受美,常常凝视树枝在窗户上的投影构成,用漫画将同仁的样子画在手心,引人会心一笑。“生来就是画画的人,为祖国而画,为人民而画,有什么错?”他说。谁也未想到,如今《收回英租界》在国家美术馆展出——单此幅作品的修复,就让一位知名美国专家整整忙活了一年。

  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八十高龄的赵友萍女士如此评价张善平:“他是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心中有对祖国的爱,有对人民的爱,正是因为有这种爱,所以他不计较个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如今人们提到张善平,第一反应是“国画大师”,不错,他的中国山水画贯注着民族魂魄和当代人文,既厚重丰富,又律动空灵,深得业界好评。为何会从油画转向国画呢?还有一段小故事。

  大约上世纪70年代末,江苏画院院长亚明先生造访江城,与张善平先生于黄鹤楼品茗论道,交谈甚欢,两位艺术家对画界的未来有着共同的认知:限于当时国内条件,中国油画家对国外油画的发展变化缺乏了解,更不知如何将油画民族化,不少人囿于困境,无法突围。亚明劝张善平转习国画:“不如你试试,走出一条新的来。”在张善平看来,与画人物画相比,画山水画无拘无束,创作更为。“当时没多想,咱趟趟,也挺好啊。”多年后,已经融于一体、成为一代师的张老如此说。

  自开始画中国画后,他开始自封“醉山张”——醉心于祖国河山之中,历名山,走大川,追寻艺术的风骨。他极喜爱的两枚印章“物我两忘,奴主一身”和“山河重组”,体现着他的创作态度:自己热爱祖国的山水,是大自然的奴隶,但艺术创作不能局限于眼前,更要心中有天地,让山河重组,把朴素的自然风光提升到意象层面。

  佛家云“无树,非台”,云“道法自然,天人一体”,是出世,而张善平先生既能入其中,又要出其外,宛如王阳明的一朵花,在心中绽开。

  油画造型、色彩构成等经验,为张善平在国画创作上开拓了宽阔的空间,奠定了他在绘画融合上的画风。很多行家亦能看出,张善平的国画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水墨至上”,更多的是结合绘画的光色运用,力求色墨相融。

  “云涌青峰欲动山,水穿幽谷瀑声寒。丹青且融中,褒贬弦音后俊弹。”张善平在80岁所作的巨幅山水画中题诗一首,正是其写照。

  好容易才有休憩的间歇,张善平和夫人璇风小坐,有位小姑娘怯生生走到跟前,说:“张老师,我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油画专业,今年才大一,能跟您合张影么。”张善平老先生当即要起身:“那有什么紧,小姑娘,好好画,将来中国的美术还要靠你们呢。”一直跟随的医生连忙:“老爷子您坐着就行,姑娘,老爷子累了,就坐着行吗?”小姑娘乐坏了,笑靥如花,对小伙伴们喊道:“你们快来啊,来蹭照片。” 顿时一群姑娘叽叽咋咋涌上来,摆出各种造型,张老夫妻微笑着配合。蹭完照片,姑娘们围在周边依依不舍,问这问那,张善平不厌其烦,耐心。

  多年以后,这群蹭照片的小姑娘当中也会出几位画界精英,她们一定不会忘记2017年5月4日青年节的那个上午,有一对和蔼的画家夫妇,给了她们莫大的惊喜,还有一生受用不尽的指导。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天瑜先生曾说:“张善平先生虽然不在学校执教,但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画界六十年,张善平对后辈们尽心尽力提携栽培,无论是工作往来,抑或登门造访,凡有求教,无不悉心指导。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说:“祖国处处有名山,张善平先生就是武汉大地上的一座艺术名山。”

  2014年春,87岁的张善平先生突然出现在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内,说要参观参观。其医生、秘书苦笑着摇头:“老爷子得知这里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大学科技园,就一直吵嚷着要来,拉都拉不住。”华师科技园总经理石炜先生对张老的突然造访,也常意外,但经过短暂的交流之后,双方一见如故。张老立马吩咐秘书拿出笔墨纸砚,为华师园留下墨宝“文化创意,融合科技 ,引领未来。”如今,华师园旗下开设了一间中国书画研究院,集研究、创作、交流、产业化探索于一体,张老当仁不让担起名誉院长之职。“我老了,能为文化建设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吧。”他说。

  张善平与夫人璇风老师相伴一生,夫唱妇随,珠联璧合,让人羡慕不已。某次采风,张老写意青山,物我两忘,璇风老师在一边裙裾飞扬,宛若天人。有人将此一幕抢入镜头,如神仙眷侣: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